成都首段市级示范工程动工 预计明年6月底完工

11.07.2017  12:01

“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样板段 成都商报记者 王勤 摄

成华区

南支三渡槽及上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初见成效

天府新区

进行“四清”“四治”“两加强”等“十大行动”

青羊区

将用三年时间对辖区内七条42.9公里河道实施“宜居水岸”综合整治

文化公园段的花木错落、浅水蜿蜒;浣花溪段即将再现赏梅盛况;西郊河实业街段的四季繁花……自去年年底成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首个示范工程的3个样板段亮相以来,提到“宜居水岸”,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公园般的河岸美景。

但其实,除了“美颜”,“治水”也一直是“宜居水岸”工程中的重要任务。据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居水岸”工程将整治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沟渠共82条,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手段,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

成都城投集团兴西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晓峰表示,为了改善水质,“宜居水岸”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清理河底淤泥、引进府河水源及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设置截污管等。这个月,7.4公里的首段示范工程将启动全线动工,预计明年6月底完工。”

居民点赞

6月21日,“宜居水岸”首期启动的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的第二批样板段,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以及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联袂亮相,并正式向市民开放。

记者在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探访时看到,用垒石装饰的浅水区沿线生长着再力花等挺水植物,溪水和下游的水质相比,已经显得清澈不少。另外,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的周边居民通过实地体验,除了称赞改造后路变宽很多、绿化也很漂亮之外,也大赞了改造过后的西郊河水。“虽然这里以前就有很多树,但是我们很少下来遛弯儿。”市民吉女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就是河水一到了夏天就会发出恶臭。“但是现在河水已经好闻不少了,可以带儿子下来玩了。”

邵晓峰告诉记者,这两个样板段的河底都进行了清淤,同时浅水区里生长的挺水植物并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是承担着“治水任务”的“标兵”,这些都是水质变优的原因。

三招治水

“但是清淤治水的效果还是有限的,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展开,整治黑臭水体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邵晓峰介绍,“宜居水岸”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系统治水。

“要整治黑臭水体,还必须保障水源充盈。”邵晓峰表示,在7.4公里的示范段里,将在府河和茅草堰之间打通一段输水通道,继而引“府”入“茅”,之后水再流向下游的示范段,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源。在整个“宜居水岸”工程里,引水工程还包括了引府河水入桃花江,打通清水河至饮马河输水通道。“同时还会回用再生水,就是利用第八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通过管道排到苏坡斗渠,再流至下游的清水河、浣花溪、南河和干河。”

邵晓峰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补水措施,示范段河道的日常环境生态水量可达到4.0~5.1平方米/秒,生态需水量要求得以满足。

同时记者了解到,工程的另外一个“治水”大招,是在河道的排污口处设截污管,污水将被分段排入已建的污水主管,进入全市的污水处理系统。“光是全线7.4公里的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沿线就有四五十个排污口把污水排进河道里。”中铁二十三局西郊河项目技术负责人成晋介绍,工程沿线有很多老小区,排污管道老旧。“我们要把这些老式管道接入污水管网体系,保证以后没有生活生产污水进入河道。”

此外,浣花溪、白鹭洲和文化公园内湖还将新建改造多个水闸、拦污栅等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保证生态水位,打造活水,优化水质。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看各区

成华区

倒石桥渡槽主体完工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成华区获悉,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该区南支三渡槽及上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初见成效,倒石桥渡槽主体完工并试水。

据介绍,南支三渠流经龙泉驿区十陵镇、成华区保和街道及锦江区三圣街道,是城东片区的主要环境生态供水通道。处于南支三渠下游河道的倒石桥渡槽经过50余年的运行,老化严重,河堤垮塌、渡槽底部钢筋裸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危及渡槽下部通行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整治中的控制性工程。据了解,新建的南支三渠倒石桥渡槽全长286米,其中渡槽主体部分长58米,引东风渠的水注入大头河,将有效改善河渠生态基流,逐步修复河渠水生态。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天府新区

11条水体纳入今年整治范围

6月29日,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办公室印发《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环保百日攻坚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新区实际情况,通过“四清”“四治”“两加强”等“十大行动”,呼应成都市“三治一增”的具体措施。

“四清”即清污水、清垃圾、清养殖、清乱序,包括黑臭水体清洁行动、城乡垃圾清扫行动、畜禽养殖清查行动、背街小巷乱序清理行动。

2017年2月15日,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局环境保护处执法人员依法开展双随机检查,在三星街道“欣育养殖场”,执法人员踩过一处地面,发现地下有空洞。执法人员挖开10厘米厚的表层土,很快就发现一条排污用的地下管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人员被处以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与此同时,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截至去年,贾家沟、栏杆堰、泥河堰、洗瓦堰、黄沙河、李家堰、白蜡沟、长水沟等水体整治工作相继推行。“今年的目标是全面完成直管区内重点河渠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规建局环境保护处工作人员透露,高家桥沟、二道河、广东街排洪沟等11条水体纳入今年的整治范围。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青羊区

将实施三大河道整治工程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青羊区了解到,按照“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青羊行动方案,该区将用三年时间对辖区内清水河、江安河、摸底河、苏坡支渠、苏坡排洪渠、肖家河、饮马河等七条42.9公里河道实施“宜居水岸”综合整治。在河道整治当中,将实施系统治水、“水岸四通”、水岸景观提升等三大工程,本月内完成摸底河、饮马河、西郊河的21个排污口的全部拦截。

“青羊区辖区水系发达,多为西北至东南流向,呈网状分布,绕城以内共有河道17条。”青羊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浣花溪、南河、干河、西郊河、府河、栏杆堰(纳入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等6条已纳入市级“宜居水岸”实施计划。

“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三年行动将分三个阶段,对辖区内清水河、江安河、摸底河、苏坡支渠、苏坡排洪渠、肖家河、饮马河等7条42.9公里河道实施“宜居水岸”综合整治建成水网体系,实现“水岸四通”,打通断头河、畅通河道周边道路、畅通景观廊道和生态通道。

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看成效

河水不臭了 自然就想多出去走走

53段黑臭水体 46段水质已达标

盛夏炎炎,随着降雨的增多,水系绕城的成都迎来河道的丰水期。每年这个时候,住在河边的市民郭先生就会犯愁:关了窗闷热难当,开了窗河面飘来阵阵异味又挥之不去。不过今年夏天,郭先生主动走出门去河边散步了:“经过治理,河水不臭了,自然就想多出去走走。”

市水务局开展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以来,全市对53段黑臭水体719个排污口进行截污,近日通过水质检测,有46段水体已达标。由于截污管道遭到人为破坏、部分居民小区内部雨污管网错接等原因致使水质未达要求的7段水体,也查明原因,正在实施整改。“漂清”黑臭水体,成都正在出重拳,并初具效果。

截污清淤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2015年以来水务和环保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对城市建成区(绕城高速以内)的地表水体进行了排查和水质检测,共排查出53段黑臭水体,其中,轻度黑臭25段,重度黑臭28段,总长度约144.6公里。

查出来黑臭水体如何整治?名称、水体类型、起始边界、长度、黑臭级别、水质状况、治理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市水务局对每一段黑臭水体都做了“量身设计”,通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编制详细的治理方案,并将水体的相关信息上报到住建部监管平台。

敢曝光、敢公示,进一步推动了黑臭水体的治理。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理的首要步骤在于“截污清淤”。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各责任区均委托第三方对确定的黑臭水体进行逐河逐口污染源排查,共查出719个下河排水口排污。

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图”“一河一表、一河一档”的要求,各责任区将辖区内河渠总数、长度、黑臭水体数量、排污口数量、污染源覆盖区域及针对性措施纳入台账内容,做到完成一个污染源治理,销号一个污染源;完成一段河渠治理,销号一段黑臭水体。

输入清水

对于“看不见”的排污口,污染源治理也没有放松。今年启动的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3832家(户)畜禽养殖场专项治理,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要求限期关闭,对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进行规范整治。此外,还对洗车场、餐饮店、农贸市场、洗砂场等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打,确保扼紧排污源头。

同时,考虑到水环境治理的特殊性,市水务局除了严控污水,还通过输入清水的形式来“漂清”黑臭水体。不过,这“清水”实际是再生水。在中心城区河渠环境用水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加快实施再生水利用方案,尽力补充河道环境用水。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