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次出土南宋城墙砖 有明确纪年填补筑城史空白
有明确纪年的宋代城墙砖。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元玲)近日,记者从成都市考古队获悉,最近成都市龙江路出土了一批南宋城墙砖。这些城墙砖不仅规格统一,它们集中烧制在砖体正中,可以依稀辨认出有“郫县”、“新繁”等文字,且大多数砖上都有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制干”的字样。据悉,这是成都首次出土有明确纪年的宋代城墙砖,填补了成都筑城史空白。
盖了章的城墙砖
今年3月,成都市考古工作队为配合武侯区危房改造,在龙江路危房基址清理发掘了一处元明时期的墓葬。经发掘整理,考古队员判断这处墓葬为普通平民墓,没有随葬品。然而在清理墓室壁砖时,工作人员发现砖上的纹饰有些特别,于是取出进行研究。
这批砖共20多匹,砖体长约36厘米、宽20厘米,5厘米厚,有的已经残破。但砖体中央,仍看得到一些类似印章的标志。除去砖上的尘土,专家们可以依稀辩认出“郫县”、“新繁”等文字。此外,绝大多数砖上都有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制干”的字样,其中还有明确的“城砖”字样。考古人员从砖的形制以及上面的文字判断:这批砖并非普通墓室砖,而是南宋嘉定十年烧制的罗城城墙砖。
据考古队员介绍,“制干”,说明这些砖由四川最高军政机构——四川制置使司监制。而砖上郫县、新繁等文字,说明当年四川制置使司除了在成都定做墙砖,还在成都周边郊县采买城墙砖,而这一批则主要由郫县和新繁承担了烧制任务。
此外,有的砖上还依稀可见烧制工匠的名字,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砖的质量,对不合格的产品追究责任。在南宋时期火炮已经用于军事,如果城墙砖质量不好,便极易打穿,不能有效抵御外敌。遗憾的是,由于砖体表面侵蚀严重,暂时未能识读。
保卫成都的城墙砖
据史料记载,成都在宋代维修过6次城墙。近年成都考古发掘,虽然在同仁路、青安街等地多次发现过宋代城墙,但是都没有明确的筑造年代。此次南宋嘉定年间城墙砖的发现,成为成都宋代筑城历史的直接物证,填补了成都筑城史空白。
坚固的罗城墙砖,为何被后人用于修建墓室?考古人员介绍,宋元战争时期,成都曾多次被攻城,罗城残破。后代成都平民完全可能捡点墙砖来修墓,没想到却意外保留了宋代罗城修筑信息。
据史学家考证,成都古城墙修筑的年代,是从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秦国灭蜀以后建“大城”和“少城”开始的。但是,一直到唐代末年的876年,成都的城墙规模一直不大且墙体不够坚固。当时的城墙都是用泥土夯筑而成,风化雨淋,就会让夯土城墙受损。
唐代末年的876年,为防御南诏突袭,西川节度使高骈主持修建更为坚固的罗城,彻底废掉了以前一千多年的夯土城墙,奠定了以后一千多年成都古城墙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