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阅读报告:青年人最爱阅读

09.04.2015  15:56

  4月7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了成都市民阅读指数分析。

  从年龄段来看,30- 39岁年龄段市民阅读指数最高,为61.86分,最低是70岁以上市民,只有38.59分,阅读指数呈现“中间高,两头低”态势,即青年人阅读指数最高,中年人次之,少年人较低,老年人最低。

  52.85%

  受访者爱阅读报纸

  成都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和网络文化的时代。受访市民的阅读方式中,选择纸质阅读的占43.31%;选择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 阅 读 等) 的 占17.10%,两者皆有的占39.59%。由此可见,数字阅读趋势发展迅猛,阅读方式愈发多样化。

  报纸、杂志期刊最受成都市民欢迎。调查结果显示,阅读人数最多的是报纸,占52.85%;其次才是期刊杂事、社会科学类书籍。排名进入前五的还有文化类和军事类书籍。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市民基本不阅读,不读书者在回答不读书的原因时,“没时间”、“不习惯”是选择最多的理由。“市民纸质阅读量出现下降趋势,首先因为生活节奏加快,读书时间相对减少。”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相关人士表示。

  6.04本

  全年平均阅读纸质图书

  2014年,成都人均阅读了6.04本纸质图书、7.39本电子图书(包括电子书籍或图书连载)。成都市民阅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民每天阅读传统纸质图书的时间(不包括报纸、杂志期刊、教科书、工具书)大致为39.20分钟;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图书的时间大致为35.67分钟,阅读正在成为市民一种生活方式。

  33.07%的市民陪同孩子(14周岁以下儿童)阅读过,其中:5分钟以下的占 2.8%;5-10 分钟的占5.51%;11-20 分钟的占 7.28%;21-30分钟的占13.89%;0.5-1小时的占 8.34%:1 小时以上的占6.82%。

  成都近三成家庭没有陪同孩子(14周岁以下儿童)进行过亲子阅读。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或者仅仅是从智力开发、升学考试的需要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37.54%

  家庭藏书数量在50本以下

  电子阅读的兴起,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丰富,市民对纸质图书价格的承受能力都会影响家庭购书、藏书数量,很多人选择从网上下载、收藏图书。

  家庭藏书数量在50本以下的市民占37.54%;51-100本的占21.17%;101-200本的占15.11%;201-500本的占 9.05%;1001-2000 本的占1.42%;2000本以上的占0.82%。

  48.75%的市民知道本地(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具体位置并去过;21.71%的市民知道,但没有去过。29.54%的市民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