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区举行文艺迎春座谈会

22.01.2016  21:30

       

22日,成都市锦江区文艺迎春座谈会在成都三圣乡清源际艺术中心举行。

锦江爱盒子创意基地的Prof.Dr.perV.Jenster(中文名:言培文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定要对艺术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新四川网1月22日电(王哲)22日,成都市锦江区文艺迎春座谈会在成都三圣乡清源际艺术中心举行。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文艺家、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的领导和各大文艺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欢聚一堂为锦江区文艺更好更快地发展献计献策。

        座谈会上,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晓博介绍说,2015年,锦江区以“深化文艺创新”为引领,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中心环节,文艺院团作品创作硕果累累,艺术家、艺术机构作品创作姹紫嫣红,各级文艺赛事成绩斐然。2015年锦江区共获国家、省、市奖项27项(件),极大提升了锦江区文化影响力。

        据了解,许燎源巴黎、伦敦“抽象无意”系列作品挥洒自如、热情洋溢,董小庄与缅甸当代艺术家(AyeKo)携手创作的20多幅作品色彩浓烈、构图奔放,都堪称当代艺术的精力力作。蓝顶艺术区已经聚集了周春芽、何多苓、罗发辉等近300位艺术家驻留创作,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吸引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非洲五国艺术家以及成都著名画家程丛林、高小华、何哲生、马一平等进行驻留创作绘画作品20余幅。

        记者还从座谈会上了解到,锦江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独树一帜,文化创新力量奔涌汇聚,文化活力充分释放,文化成果惠城乡居民,2015年全区文化创意企业达1648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预估达14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认为,成都锦江区深入挖掘三圣乡生态和文化潜力,摆脱单一、落后和粗放的发展模式,以“”为魂,以“”为形,以“”为根,积极打造经营、创作、交流展示的艺术空间,力推农家乐向“艺家乐”提档升级,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发展。目前,锦江区“艺家乐”已达40余家。锦江区的“农家乐”到“艺家乐”的产业转型经验值得在全市进行学习推广。同时他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搭建平台十分重要,在座的艺术家和企业家要搭建好发展的平台,对外交流的平台,让锦江文艺多出精品走向国际化。

        锦江爱盒子创意基地的Prof.Dr.perV.Jenster(中文名:言培文教授)来自丹麦,他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艺术品这个行业的知识产权如果不去保护就只会变成富人的游戏,那作为艺人就算讨口饭吃都不容易。成都锦江区的领导看准了文艺发展的作用和效益,就一定要去保护它。他还建议在锦江区域可以搞些行为艺术、表现艺术,借鉴丹麦的食品创新,开阔眼界。

        来自锦江区蓝顶工厂艺术区的负责人蒋文建议成立锦江区艺术促进会,为艺术家找出路,为艺术产品找出路,同时力争在锦江区建立中国艺术品网上交易平台,极力希望得到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记者从座谈会上还获悉,锦江区2015年在街道、社区还开展了群众文化惠民活动1100余场,成功举办了广告创意、艺术原创、工业设计等培训班,培训文化创意人才近1000人次,利用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共开展文艺辅导培训400余次,培训人数16000人次。

        2016年,锦江区将加强区属文艺家协会队伍建设,计划成立作家协会、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合唱协会、美术协会等6个协会,不断提升锦江文艺工作者、广大文艺家的团队凝聚力,扩大锦江文艺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