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在广东启用 可服务港澳地区

24.06.2014  16:43

        中新网成都6月24日电 (周迪迪)24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在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广东河源地震预警系统于当日启用。该地震预警网的建成标志着在河源市发生地震后6秒时预警警报将被发出,可为深圳、广州分别提供37秒、42秒预警,乃至为香港、澳门分别提前43秒、54秒预警。

        河源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较为频发,是广东的主要地震区之一。资料显示,2012年2月、2013年2月河源先后二次发生4.8级地震,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民众均有震感,并出现部分民众慌乱的现象。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地震预警系统启用后,当河源及周边区域发生地震时,工厂、中小学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铁、化工等安装了相应预警接收设备的均可提前收到警报,通过提前采取适当的方式避险,减少地震灾害和造成人员慌乱。

        目前,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某纸袋有限公司,已成为首批启用地震预警的人员密集场所。王暾表示,“在广东地震部门、应急部门支持下,希望应用地震预警服务广东,为广东更多危化企业、精密制造业等提供服务,也希望为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石化区服务。

        河源地震预警系统采用的是由该所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成功预警了包括芦山7级强震在内的11次破坏性地震。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

        此外,王暾还告诉记者,由于地震预警利用的是电波与地震波之间的速度差,在震中附近不可避免地存在地震预警盲区,盲区内不存在预警时间,预警盲区半径越小,系统性能越好,“ICL技术的盲区半径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21千米,这将为距离震中较近的更多民众提供预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