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三五”末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将达780公里

05.11.2017  21:04

  动车在运行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

  新津县花源镇下辖一个社区、10个行政村,本周一迎来了足以载入历史的时刻: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高架段的首榀箱梁在这里完成架设。而10号线二期在此设置花源车站,世世代代居住在花源的人们因此迎来了家门口就能乘坐的轨道交通线。桥墩建设在103省道的道路中央,倒八字样式,3年之后将承载起往返于新津县城与中心城区太平园站之间运行的一列列地铁列车。

  近年来,成都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在市规划局日前公布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成都对标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力争至2020年开通运营地铁线路500公里以上,在建里程280公里以上,国铁公交化运营347公里以上。同时,同步加快市域铁路建设。到 “十三五”末,实现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占主体地位。据悉,到2035年,成都还将规划形成16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2022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将在未来成为成都人出行选择的主流。

  2020年目标:

  376公里轨道交通线开通运营

  七年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配车17列;七年后的今天,“成都地铁”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目前开通运营了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

  10号线,共计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配车达到194列,日均载客200万人次以上。在冲刺世界城市的路途当中,这张14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成都人出行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The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发布了最新版的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成都连跳4级,从2012年High Sufficiency级(高高度自足城市)一跃直升至Beta-级,在中国内地城市排名中仅次北上广深。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中,轨道交通分担率均占到城市机动化出行分担率15%以上,其中上海达30%,成都仅为9.2%。

  在《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成都“十三五”期间须强化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分担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14个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将成为改善成都市民出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便利性、通达率的保障。连接天府新区核心区的1号线三期工程、连接双流区中心区域的3号线二期工程、连接新都区中心区域的3号线三期工程……总里程达37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及其219个配套车站正在加紧施工。按照计划,2020年底,上述376公里轨道交通线都将投入运营。

  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成都正力争新增283公里线路作为第四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尽早批复,在2020年前全部开工建设。283公里线路重点考虑与中心城区尚无轨道交通联系的金堂、简阳、天府国际机场等区域的联系,天府新区核心区与温江、郫都、龙泉、新津的轨道交通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密原主城区与天府新区内部轨道

  交通覆盖薄弱区域。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达780公里以上,其中运营里程达500公里,在建里程28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服务水平步入全国先进城市发展行列。

  市域铁路公交化:

  构建起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

  花源镇往南3公里103省道西侧,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在这里设新津站;再往南17公里新津县邓双镇境内,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设置了新津南站。从2014年12月20日开通到现在,每天新津站有10趟列车停靠,新津南站的停车数量更少,只有9趟,与建设之初设计为“公交化”运营的目标还有差距。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除18号线、17号线一期能够达到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时以外,其余所有在建项目均为最高速度80公里/小时-100公里/小时的慢线。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成都将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充分挖掘既有铁路的富余能力,通过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初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半小时覆盖全域的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争取实现成灌(彭)铁路、成蒲铁路、成渝客专、成绵乐客专北段、成绵乐客专南段5条国铁射线的公交化运营, 共计里程347公里。结合“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发展方针,同步加快市域铁路建设,支撑城市发展格局。推进国铁与城市轨道线网融合,成都一直在努力。今年7月,犀浦站开通了地铁与国铁动车同站台换乘功能,成为国内首个开通此功能的车站。改造中的成昆铁路复线成都至峨眉段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紧邻天府二街的成昆铁路双流站

  在改造中增建两个客运站台,为未来提供旅客乘降业务提供了可能。

  成都西侧,连接郫都区与原主城区之间的IT大道上,有轨电车示范线正在加紧施工当中,最快明年其先导段将开通运营;同样是在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先导段已经建成,落地成都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长客新筑所生产的现代有轨电车就在这里试跑,也将为IT大道有轨电车示范线生产车辆。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成都未来将统筹推进中低速磁悬浮、有轨电车等多制式轨道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T大道现代有轨电车、新津现代有轨电车R1线2条在建示范线的建设;加速推进都江堰万达有轨电车、新都区现代有轨电车、天府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等示范线建设,到“十三五”末力争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97.3公里。同时,加快推进以中低速磁悬浮为代表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应用研究,尽快启动中低速磁悬浮示范线建设。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层级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对标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轨道交通未来值得期待

  目前

  成都已开通

  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

  配车194列

  日均载客200万人次以上

  到 “十三五”末

  力争实现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

  达780公里以上

  运营里程达500公里

  在建里程280公里以上 

  争取实现5条国铁射线的公交化运营

  成灌(彭)铁路、成蒲铁路、成渝客专、

  成绵乐客专北段、成绵乐客专南段

  共计里程347公里  

  力争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97.3公里

  至2022年

  成都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0公里以上。

  专/家/访/谈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与 

  物流学院教授彭其渊:

  国铁与城市轨交线网融合

  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

  “到2020年开通500公里,应该说这个线网规模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就不算落后了。”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彭其渊看来,成都在冲刺世界城市的道路上,进一步对轨道交通建设加码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世界城市当中,轨道交通占机动出行的比率都比较高,特别是东京,应该是目前全球城市当中轨道交通相当发达的城市。

  成都到2022年开通运营600公里,同时继续新增报批新线路,这在彭其渊看来也十分重要,“线网越大,车站就越多,覆盖的人群就更广,能够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改善城市内道路交通情况。

  在《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彭其渊特别注意到成都提出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融合发展的方向。“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融合发展非常重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铁拥有庞大的线网资源,甚至深入城市。像成都,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都位于三环内,可谓都是城市的中心区域,这样的资源应该融合利用起来。”彭其渊认为,打通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之间的隔阂非常重要,能够迅速提升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提高客流吸引力。

  “在国家层面,也在推动研究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融合,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融合,我们西南交通大学,包括我本身也在研究。”彭其渊表示,融合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信息共享”,“这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最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