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辆密度超过纽约 每年人均“堵掉”5000元

21.01.2016  10:47

  一份数据显示,成都车辆密度超过纽约,成都人每天上班花47.3分钟

  昨日,由滴滴出行、无界智库等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出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众多一二线城市的车辆密度已经大幅超过国际都市,成都的地面车辆密度远超纽约,车均道路所占面积仅为纽约的84%。在车辆密度的排名中,成都排第五的话,纽约只能排第十,超过纽约5个位次。此外,在成都的出行人群中,成都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时间和距离在全国14个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汽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居第二

  《报告》披露,成都和国内大城市一样,出现了严重依赖地面交通的特征,这和成都交管部门的判断不谋而合。随着地铁1号线、2号线和4号线的通车,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已经有所缩小,但情况并不乐观。国内众多大城市的车辆密度已经大幅超过国际都市,城市道路拥挤不堪。在《报告》统计的境内外10大城市中,成都车均道路面积为42平方米,而东京车均道路面积46平方米,纽约车均道路面积则为50平方米。

  根据成都市交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市新上牌汽车32.96万辆,成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40余万辆,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与此同时,中心城区路网密度经过几年的建设达到5.4公里/平方公里,虽然较2012年有所提升,但仍未达到国家畅通城市规范标准6.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交通仍处于汽车高速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时期。

  每年交通拥堵人均成本5050元

  与严重地面交通依赖并存的,还有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尽完善。随着新增公交车辆数量、快速公交系统上线、二圈层公交联络增强,成都的公交出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公交出行分担率也有所增加。但作为公交补充的出租车发展仍显不足,目前,成都出租车的万人拥有数量为15.4,低于20辆/万人的国家标准。

  成都机动车保有量是全国第二,这曾经被人解读为成都人热爱休闲舒适生活的表现。可《报告》显示,这可能是成都上班族们的苦。成都上班族平均通勤距离18.8公里、堵在通勤路上的平均时间47.3分钟,这两个指标都高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交通拥堵在让上班族心里不好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北京每年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超过7972元,这个数字在成都是5050元。

  天府早报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