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越来越国际范了 印度驻蓉总领馆已开始选址

29.12.2015  13:05

  中法生态园将建工业4.0学习工厂、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将对标“德企需求”、计划2020年稳步迈入国内航空城“第一方阵”……昨日,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举行,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周立志、市交委总工程师陆辉、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吕天一、市物流办副主任张弛就“成都十三五要如何做”展开解读。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深化商务合作 中法生态园已初具规模

  目前,成都中法生态园项目引进初具规模。总投资123亿的核心项目东风神龙成都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固定投资超过30亿元;四川国际演艺学院达成初步入驻意向;法国阿兰·萨尔法提中国工作室入驻生态园;法国奥雷亚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公司达成入驻意向;德国韦伯管理顾问咨询公司中国事务所与德国博世集团总部就在成都中法生态园建设工业4.0学习工厂项目达成初步共识。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将对标“德企需求”,引进成都合联公司作为园区建设主体,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引进中核集团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德国AHK认证体系,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

  加密洲际航线

  到国外旅游经商更方便

  “计划2020年稳步迈入国内航空城‘第一方阵’。”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成都要如何做?张弛表示,成都将拓展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网络,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开发10小时以上航程的跨洋洲际远程航线。

  此外,成都将构建东至日韩、西至中亚欧洲、南至东盟的国际铁路物流网络,到2018年,将建成集装箱吞吐量最大、通道竞争实力最强、临港配套功能最优的国内最大国际铁路港。“蓉欧+”战略将辐射至深圳、宁波、厦门、昆明等国内10个以上城市;延伸“蓉欧快铁”欧洲端辐射范围,建设德国纽伦堡等10处以上欧洲分拨中心。

  “领馆第三城

  外国领事馆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吕天一介绍,“十二五”期间,6个国家获批在蓉设立总领事馆,总数达15个,居中西部第一、内地第三,成都成为内地“领馆第三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捷克、波兰总领事馆已相继开馆,新西兰、以色列、捷克、波兰总领事馆正式馆舍正处于建设中,印度总领馆正开展选址工作。

  2015年是成都友城发展最快的一年,国际友好城市增加了7个,包括泰国清迈、波兰罗兹等;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加了8个,包括美国旧金山、意大利米兰、俄罗斯索契等。目前成都的国际友好城市达29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39个,“朋友圈”越来越大。

  权威访谈

  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

  全力打造“精品城区”新标杆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为成都未来的发展描绘美好蓝图。在全市众多区(市)县当中,中心城区的责任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锦江认真学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特别强调:“具体来讲,要围绕‘精’字做文章,全力打造‘精品城区’新标杆。

  精益求精培育产业

  这个“”,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产业培育方面要精益求精,让产业体系更加高端。“空间有限是锦江最大的区情,我们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继续把产业往‘精’里做,着力提升单位面积产出,努力打造中心城区‘产业高地’和‘财富旺地’。

  周思源认为,要做好“加法”,在做大增量中做精产业。在继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突出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养老健康等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国际购物天堂核心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都市核心区”,加快形成新的高端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做好“乘法”,在创新驱动中做精产业。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大胆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兴业态。

  精雕细琢建设管理

  要建成“精品城区”新标杆,就必须在城市建设管理上精雕细琢。周思源说,锦江区将主动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的一流城区,一方面按照“四态合一”理念,在城市业态、形态、文态、生态上深度着力;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周思源告诉记者,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将努力做到精耕细作。比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领域;坚持寓治理于服务,深入推进平安锦江、法治锦江和文明锦江建设,继续深化“四治三化”的治理模式,把锦江打造成为和谐、稳定的首善区。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