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谋划构建国际化区域枢纽 “中国货”3天内到全欧洲

20.08.2015  07:52

    厦蓉欧首趟班列抵蓉,蓉欧首趟返程班列踏上归途

    8月19日,蓉欧快铁的首个延伸班列——厦蓉欧班列首次抵达成都。在这趟列车上,满载着35车“中国造”的高附加值货物,在成都作短暂停留后,将于8月22日继续搭乘蓉欧快铁奔赴欧洲。整个旅程将不超过15天,运输成本仅为传统铁路运输的四成左右。

    源源不断的货物正聚往成都,销往欧洲。而来自欧洲各地的进口货物,也已“坐上”蓉欧返程班列正驶向成都。随着双向班列对开,成都加快布局多条延伸线,将以“蓉欧+”和“欧洲+”构建联通全球的国际化区域枢纽。

    “欧洲+

    调整欧洲中转站,加密在欧洲的延伸线

    12天,这是蓉欧快铁从成都驶向欧洲所花去的时间成本。不久之后,这一成本将再一次降低。

    作为抵达欧洲后的中转站,波兰罗兹一直是蓉欧快铁在欧洲的货物集散地。在这里,“中国货”3天内便可铺到全欧洲。但很快,蓉欧快铁在欧洲的这一重要战略布局,将从波兰罗兹调整到波兰的另一个铁路枢纽——马拉舍维奇。

    马拉舍维奇作为波兰东部与白俄罗斯西部的边境交界,是连接德国和白俄罗斯跨国铁路运输的枢纽,同时也是蓉欧快铁经阿拉山口出境后在波兰境内首先到达的地方。这里有相当多的铁路、公路等,可以伸向欧洲四面八方。“通过调整中转站,将能加密蓉欧快铁在欧洲的延伸线。”成都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告诉记者,成都要加强和欧洲沿线的联系,就必须构建“欧洲+”。

    发展“欧洲+”必须依靠铁路,但又不局限于铁路。陈仲维说,搭乘蓉欧快铁来到欧洲的货物,将可借助铁路、公路等多种物流方式,实现从站到站,再到点对点的货物运输。“无论借助何种方式,只要能实现全球互联互通,把成都建成国际化区域枢纽,这就是最终目的。

    截至7月底,蓉欧班列自开行以来共发送101列,累计货量25441吨。而蓉欧班列首趟返程班列也于8月17日从波兰罗兹出发,满载着红酒、奶制品等欧洲商品驶向成都,将于本月底到达。

    “蓉欧+”

    酝酿国内延伸线,重构经济运输版图格局

    在通过蓉欧快铁打开欧洲大门的同时,成都又正以蓉欧快铁为原点,在国内酝酿更多的“延伸线”。

    成都至深圳、成都至昆明、成都至宁波、成都至凭祥、成都至武汉……8月19日,在成都市物流办大会议室内的黑板上,陈仲维用水彩笔清晰画出数条正在规划中的新班列。这些延伸线,被陈仲维称为“蓉欧+”。“建设‘蓉欧+’,不仅能吸纳更为广泛的货源,将蓉欧快铁发展成通往欧洲的黄金物流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将对调整优化成都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起到巨大促进作用。”陈仲维说。

    根据陈仲维的构想,开通成都至厦门的铁路货运班列,看中的不仅是厦门的市场,还有一海之隔的台湾。打通成都至深圳、宁波等城市的线路,瞄准的则是港澳、日韩等市场。在大物流的带动下,成都将大力发展与航空相关联的高附加值产业。

    然而,加快建设通往欧洲的货运通道,抢占市场资源,不止成都一家。截至目前,包括重庆、武汉、郑州等在内的国内其他8个城市,也相继开通了始发于各自城市的中欧班列。面对激烈的城市之争,成都有自己的想法。“城市之争,就是枢纽之争。”在陈仲维看来,在所有开通了中欧班列的城市中,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拥有广阔的腹地辐射能力。产业是否高度集中,市场辐射范围是否足够纵深,都是核心竞争力。当前,成都在加快铁路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机场中转效率,加快新机场建设,都是为塑造竞争优势埋下伏笔。“借力蓉欧快铁,成都在‘一带一路’的产业转移浪潮中,将重构经济运输版图格局。”陈仲维说。(记者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