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谋划史上最大规模中水回用计划 净化后可倒灌河段

23.10.2014  11:38

    坐拥都江堰和岷、沱两江过境的成都,其实也是缺水型城市,曾经四季可见波光粼粼的锦江如今在枯水季节已难觅河流应有的生机,“因水而生”的成都似乎显得有些尴尬。不过,成都即将开始采取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行动了。

    日前,记者从水务、环保等部门有关人士处证实,成都正在谋划对中心城区主要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改造,并对进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在达国标基础上继续大幅提高水质,达到生态环境用水标准,并回灌浣花溪以及锦江等缺水河段。目前,这一构想已编制形成初步方案,正等待市政府研究论证后实施,最快年底即可启动。如最终实现,这将是成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水回用计划。

     核心

    提示

    升级

    回灌

    对中心城区的8座主要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改造,并对进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出厂水达到生态环境用水标准

     回灌

    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来回灌城区缺水河段。首先使用到污水厂中水的地方,可能是浣花溪和龙爪堰等地

     名词解释

    中水 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回收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都称之为中水。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可以把处理后的水用来作为城市环境生态用水,甚至农业灌溉用水,但国内还鲜有城市尝试。

     困局

    因水而生?

    如今成都有点缺水了

    老成都人都记得,穿城而过的锦江曾经划船、赛舟好不热闹。而如今的锦江,到了冬季水枯时,还能闻到淤泥的味道,更不用说划船了。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成都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多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仅为800多立方米。

    不仅缺水,成都中心城区现有水环境质量的压力也不小。尤其是汇集中心城区来水和排水的“总出口”黄龙溪出境断面,多年来基本处于劣五类水质状态。

    而水资源量和水质,二者也关系密切。成都市环保局就多次在相关报告中指出,中心城区生态用水不足是水环境质量难以改善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枯水季节,城区河道上游来水极少,甚至导致出境水大部分都是接纳的城区排水。

    对此,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今年初明确,给予成都中心城区5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生态用水,用于改善成都城区水环境。不过,成都商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给予成都城区50个流量的生态用水是全年平均水平,并不是枯水季节也可每日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