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让城市在绿色中迭代升级

05.06.2021  14:41

  ·新华网黄晓芸

  在公园的茶馆中泡一壶盖碗茶,在鸟语花香中品味生活的恬静;在绿道上跑步骑行,打卡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场景;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徒步漫游,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甚至在自家阳台,也可以遥望雪山,置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情画意……如今,“成都人一样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的选择,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成都把绿色生态“打包”成一个个生态产品,送到每个成都人的身边。

  摄影师嘉楠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拍摄的贡嘎雪山群(横屏观看)。图片来源:嘉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也是成都一脉相承的营城智慧。2021年,生态惠民示范工程作为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深入实施,6月2日,成都发布了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涵盖市政公园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个领域,力图打造主题鲜明、差异发展的生态惠民场景格局,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景更美”成为人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也让生态空间成为引领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让城市更自然: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城市的发展导向经历了生存、生产,最后走向生活,城市治理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

  双流区空港中央公园之五湖四海。

  成都之所以两千多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都江堰水利工程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蕴含着人类对人与水,乃至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古蜀先民的营城实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筑城智慧。

  如今,成都深刻把握世界城市文明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美好生活关切,肩负起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秉持公园城市理念营建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建设公园城市,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坚持“人城产”逻辑,在自然与有序之间权衡调适,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突围之路,努力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位于成都成华区的北湖生态公园。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公园城市发展动能。

  让绿色更常态:以绿色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超过了2000万,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其中,绿色、宜居就在为成都的吸引力不断加码。

  成都的绿,是生活的。在成都,市民一次绿色出行、一场低碳活动,都变为可计量的积分,可在“碳惠天府”线上平台兑换相应的奖励。“绿道+”“公园+”“林盘+”策略,也塑造了成都市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叠加延展。

  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界面。

  成都的绿,也是有力量的。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提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尤其是聚焦高端绿色智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等领域企业成为成都的产业“新秀”。同时,成都探索“公园城市”和“人城境业”的融合,推进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以66个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不再同质化竞争,而是融合式发展。

  温江幸福田园。

  成都的绿,还是鲜活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环保教育正是撬动全社会力量、凝聚建设公园城市共识共为的举措之一。2021年2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园“生态课堂”在天府新区举行,这堂课以观鸟为主题,在锦江两畔进行户外生态直播教学。更立体的课堂形式,可以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最鲜活的天府生态,还能结合老师讲解学习记录、了解鸟类行为。同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正筹划推出《成都市小学生态环境教育读本》系列丛书,丛书引入生态学“适应、互助、共生、系统、整体”等核心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关注环境,参与环保。

  让绿色更常态,不仅与成都的自然基因相契合,也与成都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合拍。人口净增长和净流入,无疑是成都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要素支撑,是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之所在,更是成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

   让生态更惠民:将生态文明成果体现在个体生存状态中

  泛舟锦江,在水光灯影中,体验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或在河岸凭栏观赏光影秀,感受“花重锦官城”的意境,依托锦江的生态本底,夜游锦江成为今年春节成都“网红打卡项目”。作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第一批生态惠民示范工程32个新场景之一,夜游锦江也是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持续转化的生动缩影。

  夜游锦江。

  今年,成都深入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在个体的生存状态中。

  生态惠民,在于成都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观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都通过实施“锦城蓝天”提升行动、“青山映城”提升行动、“天府净土”巩固行动、“五绿润城”提升行动等,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形成发展、生态、富民叠加效应,让市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惠民,还在于绿色福利可触可感,人人共享。2017年以来,成都建成贯穿全域的天府绿道4408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这些不仅是丰厚的“生态家底”,也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更多可能,阳台观雪山、绿道骑行、夜游锦江,这是成都时尚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成都魅力的一抹亮色。

  在《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中,成都的生态愿景被这样描绘:蓝天常见、雪山常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土净地美、安全可控,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样诗意的画面将会是每个成都人身边的现实。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
跟着总书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原标题:联播+丨跟着总书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