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计划在众创载体空间设立工商客栈

08.12.2015  18:06

成都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为成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接下来,各区(市)县及市级部门将有哪些新动作,助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

成都市工商局:将建立小微企业名录 各类政策打包上网

商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提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平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今年5月28日,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发出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9月1日,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了1个月。”提及今年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这两项突破,成都市工商局局长郭晓鸣介绍,2014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成都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2014年底,成都各类市场主体达102.7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21161.8亿元,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首次突破“百万户”和“两万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1万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商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叠加效应正逐渐显现,大众创新创业和投资活力正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在现有基础上,未来5年商事制度改革将如何着手?郭晓鸣介绍,将陆续提出系列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工作;建立“互联网+登记”制度,实现全域全时段无障碍工商登记;服务企业转型需求,发挥商标战略、广告战略促进作用,助推投资增长等。

此外,成都还将在服务双创小微企业方面出台多项便民举措。郭晓鸣介绍,市工商局正计划在创业中心、孵化器等众创载体空间内设立工商客栈,提供政策咨询、企业转型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此外,成都还将建立小微企业名录,把各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打包综合上网,既便于企业查询,又督促政府将政策落实到位。

高新区:将培育2个至3个千亿产业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我对《建议》中提到的‘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印象深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毅介绍,成都勇于提出这样的想法,一方面基于过去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基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成都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城市功能提升、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既走在了全国前列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这样的提法也基于成都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区位优势,我们出去招商时,很多国外企业听说成都计划加密蓉欧快铁班列,都表达了想来成都投资的想法。

未来5年,高新区如何利用好优势?范毅介绍,下一步高新区将积极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包括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支持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国际化、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共建国际高端产业基地,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

按照该区的计划,未来5年,计划打造2个至3个千亿产业,缓解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现象;2025年力争实现总产值15000亿,形成3个至5个千亿级集群,成为西部地区创业发展最活跃、创新生态最优越、产业发展最具活力、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的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郫县:力争把菁蓉小镇打造成世界一流创新创业基地

决定》中提到,按照典型示范、分类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发挥区(市)县主体作用,创新政府管理,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郫县县委书记苏鹏介绍,接下来郫县将重点对《决定》中提到的菁蓉创业小镇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专题调研,“按照省上对‘把菁蓉小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市上对‘把菁蓉小镇打造成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基地’的相关要求,抓紧这项工作。”苏鹏介绍,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