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政审批“瘦身提速” 逾九成行政许可项目被砍
新华网四川频道3月6日电(本网记者许茹)春节前不久,成都祥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崇儒顺利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执照,只用了3天时间。
周崇儒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几年前曾筹建一家建材公司,当时办理营业执照花了4个半月时间。“以前要先办许可证,再办营业执照,不然就不能营业,有业务也不能接,只能干着急”。
改变,来自改革。2014年9月,成都推出“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深度创新政策。据成都市工商局统计,截至当年12月底,成都已改117项前置许可(审批)事项为后置许可事项,共有5848户市场主体按照“先照后证”登记。
与工商登记时间一起“缩水”的还有行政审批事项。成都市政府效能办副主任王浩说,在经历10余次“瘦身”后,砍掉了逾九成的行政许可项目和超过八成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据成都海关副关长倪藻回忆,2009年,国际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宣布落户成都。但是,在带来大量订单和充分就业之前,富士康带给成都的,却是一连串“问题”——一份要求有关部门简化政务流程和提升行政效能的详单,其中仅涉及海关的就多达100多项,一度被误解为“富士康在刁难”。但是,成都海关深入调研发现,企业的要求不仅有合理性,而且有建设性,有助于海关提升自身效率。
开放,倒逼改革。倪藻说:“富士康的做法,相当于一部送上门来的国际先进管理教材。”
随后,成都海关进行的一系列通关作业流程改革与创新不仅化解了富士康的后顾之忧,也让DELL、仁宝和纬创等知名企业放心而来。
2014年,成都市再次出台21条措施,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据统计,仅2014年,成都市就分别取消、调整行政许可27项和22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整体授权率高达99.6%,现场办结和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
简政,不是简单的减少工作量;放权,更不等于放任不管。改革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加强监管。成都不仅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根据企业注册登记、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和申请破产等阶段,梳理涉及不同阶段的审批事项、监管事项、服务事项和惠民政策等;还推行“监管清单”,规范政府监管行为,优化成都市的投资环境。
改革,继续前行。成都市市长唐良智说,2015年成都仍将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努力终得回报,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2014年底,成都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0万家,注册资本总额突破2万亿元。2015年开年,成都市场主体发展继续呈现良好态势。截至2月底,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9万多户,同比增长47.03%,赢得改革“关键之年”开门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