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林成都10年的十个瞬间

21.10.2014  12:46

   1,谈当市长最头疼的事:人口增长太快

  当市长当了十年,头疼的事情比较多,最近比较头疼的是整个城市的人口增加的非常快。比如我们中心城区,2012年比2010年增加了将近130万人口,就中心城区4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个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会比较突出,西部包括成都人民也愿意像西方那样的城市,大家愿意开上车,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汽车的尾气对整座城市的PM2.5也是做了一些贡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成都已经在若干年前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已经看到了沿海那些城市发展摊大饼的现象,我们从成都来讲主要搞疏解功能,发展卫星城市,尤其是加快建设通往卫星城的快速交通体系,不仅是高速公路,更重要是连接每个县城的快轨和轻轨。

   2,谈成都的“”与“”:会给你更深刻的印象

  我已经在成都工作和生活了12年,担任成都市市长也有十年多了,对成都的“慢生活、快工作”方式有着最直接而真切的感受。成都人天性乐观,热爱生活,喜欢休闲,在生活中的确有“”的一面,但真正干起工作来,绝不比国内甚至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没有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成都也绝对不可能取得今天这么多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如果你有机会到成都高新区的高科技企业去走走看看,去更深入地了解成都现代产业中“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想你对成都的“慢生活、快节奏”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3,谈压力无处不在:控制好节奏,运用好窍门

  关于压力,作为市长,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我一直是这样来看待压力的:你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就能从最大程度上把压力转化为提升工作的动力。做正确的事,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机纯洁地判断做什么事,时机恰当地选择做什么事,力度合适地做好什么事;正确地做事,就是要掌握好时机、把握好要点、控制好节奏,运用好窍门,工作要有系统性,操作要有计划性。

   4,谈城市建设:减少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谁不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呢?就政府而言,这些年来持续不断地加大力度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新建,也正是基于广大市民对改善人居环境的热切期盼。但是“要做就要做好”,做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减少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比如,施工工序尽量安排得科学一点,不要今天这里开挖,明天那里开挖,搞得全城都像个“大工地”,比如,占道打围的时间和范围尽量少一点和小一点,不要把最基本的日常出行也搞乱了。

   5,谈经济发展:不跟沿海城市比经济总量

  相比过去十年,特别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论如何不是跟沿海15个副省级城市比经济总量。一个城市,要均衡发展的话,不能只搞单中心。四川省政府多次提出,中心城市周边适当发展小城市、县城、中等镇、一般镇。这样发展起来,就是根据人口的就业、生活水平有一个梯度的转移。从成都来讲,也不能做大中心城区,还是组团式发展。中心城区发挥纾解功能,主要还是要依靠卫星城、小城镇和县城。

   6,谈城乡统筹:让农民带产权进城

  葛红林:明确农村的产权,农村的产权一定要明细好,确切办证。如果农村没有让他获得产权农村的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后遗症。我原来在企业工作,我们国有企业改革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就是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我们把这个思路运用到农村里面,将产权明晰,这个是首要工作,户口放开,城乡放开,农民进城可以带着产权进城,改变土地换社保换户口的做法。我们干4年也没有农民蜂拥进入中心城区的现象。

   7,谈为官之道:不同流合污

  做了10年市长,我没有什么独特的“为官之道”,要有的话那就是从善向上,做善事、积官德。一个人,接受了公众的信任,投身于为公众服务的事业,就应该把自己看作“公众的财产”。中国历史上“丞相无私事”的训诫,对今天的我们依然管用,也是当代市长必须的品质,处于官场,我觉得应该坚守同流不合污的工作底线,不合上级的污、不染同级的污、不沾下级的污。

   8,谈“客串”记者:两条建议换一个问题

  2013年3月10日下午,在成都市政府举行的记者会现场,成都市长葛红林一坐下就对着会议室内的30多位记者说,“成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和沿海城市相比还存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不相信我们做到了十全十美。不管你们是哪个媒体的,来自什么地方,谁给我们城市提出两个发展建议,我就回答谁一个问题。

   9,谈农民权益:做个动机单纯的“实干家

  保障农民权益,特别是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需要我们做个动机单纯的“实干家”,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家”。有的干部不研究形势变化,而是习惯根据自己的老经验充当分析家,空谈原则,却在实际工作中不敢干、不敢闯、不敢负责。

   10,谈汶川地震:我是准备掉脑袋的

  最终我还是拍板决定发表一个电视讲话,明确告知市民除危房外,当晚都可以进室内正常休息。这在当时是最关键、最核心也是责任最重大的一句话,也是当时市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发表电视讲话前,市政府秘书长还特意提醒我,是不是需要把所有在家的领导都召集起来开会,对讲话内容集体决策。我否决了。我是学材料科学的,成都的地质结构我也很清楚,当时为验证自己的分析,我还找了省、市地震局的专家征询意见……作这个决定是很艰难的,我记得在当晚电视讲话后不久举行的成都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上,我说过真要出了事,我是准备掉脑袋的。

   附:葛红林从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