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落实稳增长30措施 将出台“互联网+”行动规划

30.04.2015  11:44

  

  制图 邬艺

  成都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2462.3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4%

  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 张魁勇 杨晓沣)昨日,我市召开经济工作分析会,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强调,在当前日益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将其作为事关当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紧要之务,全面落实我市“稳增长30条措施”,并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市委常委朱志宏、赵小维、黄建发、白刚、王忠林、陈建辉、刘仆、胡元坤、吴凯出席会议。

  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通报了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发展情况。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和19个区(市)县分别汇报了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投促委作了书面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黄新初代表市委常委会,就当前成都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作了重要讲话。

  黄新初指出,当前,我市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出炉,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在“”的基础上呈现出带有趋势性的新特征,集中表现为增速稳中趋缓、质量稳中有升、动力稳中育新。同时,对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态势特别是下行走势,我们要客观认识、正确看待,即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符合宏观大势、符合年初预期、符合发展规律。这些新特征,是我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没有超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六个趋势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大家对此要保持平常之心,不要大惊小怪、悲观丧气,更不要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黄新初强调,发展中保持平常之心,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对我市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决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结合一季度的情况,以下六个难点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扩大市场有效需求难、促进工业企稳回升难、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难、保障要素充足供给难、防范经济社会风险难、实现市域经济协调发展难。这些难点问题,是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的突出症结。大家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以关注和解决。

  黄新初强调,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认识问题。当前,有两个认识问题比较典型、亟需澄清:一个是“要不要稳”的问题。经济规律和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促改革、调结构的空间将大幅压缩,提质量、增效益的环境将严重受限,惠民生、保稳定的支撑将整体削弱。长此下去,增长问题将从发展问题演变成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

  因此,对“要不要稳”的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定力、坚定态度,那就是不但要稳,而且要下大力气去稳。另一个是“能不能稳”的问题。改革创新释放出巨大发展红利,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速重构我市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国家和省上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多项聚焦成都、惠及成都,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随着四川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进一步拓展、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抓住了这些机遇,我们不但能稳住经济增长的势头,还能蓄势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对“能不能稳”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以必胜的信念打好抗下行、稳增长这场“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