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板娘老挝开川菜馆 50张桌一年盈利100万
在老挝打拼12年,唐妍已经拥有了3家“成都食府”
“成都食府”的老挝店员。
华西都市报探访老挝首都万象市里的四川味道
3月7日上午,唐妍嘱托女儿刘诗萌代办的要紧事终于敲定:成功预订3月12号万象飞成都的一张机票。十余年里,万象往返成都的航班唐妍没有少坐,因为一头是自己的家,另外一头有父兄姊妹。2003年,唐妍从成都只身来到老挝的首都万象,经历过在餐馆打工、开网吧、开按摩店和办餐馆。现在,唐妍的餐馆“成都食府”已经在老挝开了三家分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四川味道”。她本人则从一个“打工妹”奋斗成老挝中国商会的副会长。
四川味道
连开三家分店厨师到墩子都是四川人
3月7日中午12点,“成都食府”三江店的落地玻璃门被推开,四个说普通话的客人径直走到大堂最里面的餐桌。原本围坐在一起的几个年轻老挝姑娘,迅速起身端去茶水,呈上菜谱。这是中午的第一桌客人,他们的到来点燃了后厨的炉火。“成都食府”三江店地处老挝首都万象市隆巴沙的三江中国城,去年9月开张,是“成都食府”在万象开的第三家店。翻完菜谱,等候在客人身边的老挝姑娘,远远地向吧台发出“求救”信号,老板娘唐妍立刻迎了过去。原来是客人要了解的有关菜品的细节,老挝姑娘回答不上。唐妍解释完客人关心的问题后,顺势推荐招牌菜,没想到对方并不陌生,“恩,吃过,我们以前经常去机场路那家吃。”客人嘴里的机场路是“成都食府”最早在万象开的一家店。接着,有更多客人进来,三四张点餐单在吧台上铺开,唐妍的女儿刘诗萌跑前跑后张罗着。这一切并没有消减唐妍的“紧张”,她不时拦住从厨房端菜出来的老挝姑娘,先对照单子审视一遍菜品,再给服务员指明往哪张桌上送。刘诗萌去年从大学毕业后,接手“成都食府”三江店。唐妍每天中午都到这里帮忙,传授女儿经验,然后再依次到其他店。亲力亲为是唐妍丢不掉的习惯。“厨房里的工人,都是从四川请过来的,”唐妍向记者介绍,“就算是配菜的师傅,也是四川人,三家店都是这样。”
初来乍到
“盲打”电话求职结果拨通征婚广告
老挝人口数量约670万,而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老挝的中国人就有80万以上。以万象的三江中国城为例,这里有超过2000中国人。唐妍的“成都食府”,客源主要是中国人。现在三家店共计约有50张桌,一年能盈利100万左右人民币。除此之外,唐妍还经营着几家按摩店;老公则在当地开办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现在的生活很富足,但过去的磨练更让唐妍记忆深刻。“离乡背井一个人到这里来,当时很艰难啊,”她笑着回忆以前的囧事。来老挝前,唐妍在成都开羊肉小馆子,后来铺面被收回,所以2003年她投奔在万象开餐馆的亲戚,到这里来打工。“刚来这里就是个文盲,一个字也不认识,”唐妍说,当初为了租房子,她从大街上抄回很多张贴的电话号码,挨个拨打,结果电话那头是找保姆的、代买车票的、征婚的等等五花八门的,“因为不认识字啊,只认识电话号码,所以看到电话号码就抄回来。”唐妍忍不住哈哈自嘲。磨合一段时间后,唐妍老公也从成都来到万象,夫妻俩先打工再创业,开过网吧、按摩店,到2010年正式开餐馆。如今,他们各自发展更多的事业,齐头并进。
创业二代
学会老挝语女儿打算卖甜品小吃
唐妍在万象的成功,很早以前就传回老家成都,这些年不少亲朋好友或者老乡到这里找她取经,请她“带路”。不过,却鲜有人像她这样,能在万象扎下根。“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这番感概,是唐妍这些年对周遭见闻的总结,很多人到过这里,最后却打退堂鼓。“他们想到这里来赚钱,以为这里的钱好赚。其实做啥子都是先要付出,才能有回报的,至少要勤勤恳恳,敢吃苦耐劳。”从开网吧起,唐妍一直都是铆足劲,想方设法搞生意的,“开网吧,也顺带做复印、印刷、传真等,当时这些生意有市场。在哪里做生意都一样,都要钻,要想。”包括对女儿刘诗萌的指导,唐妍同样信念坚定。四年前,刘诗萌从成都来到老挝国立大学老挝语专业,成为学校唯一中国籍的全日制学生。“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中国企业到老挝来,现在老挝非常需要中老语翻译,市场很紧俏。”尽管如此,刘诗萌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翻译这一行,对未来她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我和朋友准备在万象开甜品小食店,还是做四川的甜品小吃,”刘诗萌说,万象的中餐馆不少,但现在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甜品店,她的想法是在妈妈的店里学会实践技能后,自己再独立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