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成都经济:市民会享受到更好更便宜的商品

10.01.2015  13:26

  刚刚闭幕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对成都过去和今后的经济工作做了总结、研判和部署,尤其是如何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区位重构”新机遇意味着什么?“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消费”这驾“马车”怎么就追上了“投资”?……围绕这一个个专业的经济学问题,成都晚报记者走访多位专家,得到详尽细致的解析。让我们跟随专家的独到思维,一起去读懂市委经济工作会的那些“大学问”吧!

   消费

  “6大领域消费工程符合成都实际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认为,成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逐渐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主力。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消费的地位日益赶超投资。谈到这一变化时,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阎星表示,现在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随着各项改革,成都的市场在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波浪式”转变为“细分高端式”,商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他举例说,以前,大家也许在这个月集中购买同一型号的汽车,下个月又聚焦同一型号的自行车,市场表现为“一浪接一浪”,而现在,大家这个月既可能购买汽车也可能购买自行车,型号也不再固定,市场表现为“遍地开花”,这就要求生产者必须主动做出改变,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则认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投资的拉动作用会减弱,例如住房如果基本满足了,住房投资就可能要相应减少,就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的拉动就会显现,“落后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必然要经过工业化,伴随它的还有城市化,这个过程中需要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王新前表示,消费拉动成为新常态,但投资的绝对数不一定会减少,只是相对比例会降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夯实增长的基础,积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成都提出要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6大领域消费工程,在他看来,这完全符合成都实际,特别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