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成果综述暨会议总结

03.11.2014  17:40

唐永进

2014年10月29日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第四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经过全体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议程,已经进入了尾声。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作本届学术交流会成果综述暨会议总结,不准确、不全面、不妥当之处,敬请大家谅解。

我认为,从总体上审视,本次交流会借鉴、弘扬前三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论坛)的成功经验,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一次开得成功的学术交流会。

说本次交流会“成功”,主要依据三个“论据”:

1、准备充分,合乎规范:这次学术交流会虽然只开了一天,然而却经过较长时间准备-——会议组织者确定“融入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和相关研究选题后,于2014年4月25日公开发布了《征文通知》,截止10月底,共征集到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成都经济区8个组成城市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论文106篇。经专家第一轮遴选,入围50篇;再经专家第二轮无记名评审,从入围的50论文中评选出由会议领导小组(省社科联代章)表彰的24篇优秀论文,由会议组织者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会。24篇优秀论文和五个由会议领导小组特约的专题报告,辑为总字数约36万字的论文集(另配《成都城市群行政区划图》等五幅彩图),分发与会者,供大家交流学习。

2、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这次学术交流会,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交流活跃——既有东道主介绍市情,又有会议主办方领导讲话;既有长期研究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省内一流专家的专题报告,又有成都经济区8个组成城市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论文交流;既有优秀论文的评选,又有“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的表彰。会议规模较大,120余人参会,16专家作大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3、领导重视,狠抓落实:这次学术交流会主办方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省社科联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的筹办,“下深水”,抓落实——省社科联赵英书记、中共遂宁市委何大海常委多次听取会议筹备情况汇报,审阅重要文稿,参会并讲话、致辞;遂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家正主持开幕式;省社科联副主席唐永进审阅全部入选征文,并作成果综述暨会议总结;遂宁市委宣传部、遂宁市社科联等会议承办者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狠抓落实,保证了“第四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行。

综观本次会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氛围宽松

这次学术交流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专家报告、8市发言和入选论文都围绕“融入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展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次学术交流会是对2013年3月由绵阳市社科联承办第三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以来相关研究成果的检阅。这次学术交流会日程安排紧凑,井然有序,内容丰富,氛围宽松。短短一天时间,开端是29日上午第一阶段的开幕式——遂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家正主持,中共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大海致辞;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唐永进宣读表彰决定;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英讲话。

第二阶段是专家和遂宁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张韬的专题报告——西南交通大学戴宾教授作学术交流会主报告;中共遂宁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张韬作遂宁主报告;四川大学蒋永穆教授作产业发展方面的报告;成都市政府研究室邓立新研究员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报;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刘彦武教授作文化方面的报告;成都市社科院阎星研究员作旅游合作方面的报告。

第三阶段是大会交流。来自成都、德阳、绵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遂宁8市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围绕落实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天府新区”发展方略,特别是中共四川省委王东明书记2014年5月16日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8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各市错位发展;完善成都经济区8市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成都经济区各市发挥各自特色,在加强合作中发挥优势;遂宁市在成都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及机遇、对策等,坚持“百家争鸣” 的方针,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各抒己见,氛围宽松。

二、主题鲜明,操作性强

观照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和交流论文内容,皆围绕中心,突出主题,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操作性较强。

6个主报告或宏观回顾与展望,或立足遂宁实际,或专题研究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某一领域的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所作《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同城发展——成都经济区回顾与前瞻》主报告,首先从“学术研究”、“政府规划”、“区域实践”三个视角,回顾了成都经济圈自1996年提出以来,历时17年,最终为学术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所一致认同,成为四川培育引领全省发展的增长极、构建多点多极战略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发展历程。其次,分别论述了“成都经济圈建设与发展的新动向”;深刻分析了“成都经济圈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遵循经济圈发展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借鉴国内外经济圈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成都经济圈建设与发展的现实进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体发展、规划引领,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多层推进、多元参与,良性竞合、完善机制”等推进成都经济圈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路。整个报告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新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中共遂宁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张韬所作《同城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崛起的必由之路》的遂宁主报告,在论述“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是实现四川两个跨越的战略需要”,阐明“遂宁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中大有可为”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推进交通、产业、信息、市场、民生同城化的举措,而且贡献了“创建规划衔接”、“利益共赢”、“高层协调机制”的建议。整个报告内容翔实,逻辑严密,相关理论与遂宁实际有机结合,操作性强。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蒋永穆教授所作产业发展方面的报告,在阐明“遂宁融入成都经济区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成都经济区产业融合的战略构想”:

“产业价值链模块化融合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战略”、产业与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不断加强经济区内部的利益联结”、“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区域性产业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实现成都经济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蒋永穆教授的报告选题为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论述颇具现实意义,研究有针对性。

成都市政府研究室邓立新研究员所作《成都经济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探讨》的专题报告,首先,高屋建领地阐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更高境界的一体化”,其次,梳理、描述了“成都经济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现状”,并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作者出于“成都经济区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全省或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认识,分别从“消除思想认识误区,明确当前作为重点”、“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地域歧视”、“建设兼容共享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接转无障碍”、“具化政府层面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行动”四个方面,提出了“成都经济区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建议。这个专题报告,调查研究扎实,选题为成都经济区发展中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指导性、操作性较强。

      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刘彦武教授关于《成都经济区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的专题报告,把对成都经济区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研讨,放在世界城市群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放在新型城镇化的条件下,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下,吸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文化发展的经验,有理有据地探索成都经济区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模式,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可行的对策建议。整个报告结构严谨,对成都经济区文化一体化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成都市社科院阎星研究员等人关于《成都经济区旅游合作中政府博弈行为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从成都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以成都经济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中的政府间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等相关理论,对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探寻实现成都经济区政府间旅游合作的利益共赢点,提出构建和完善成都经济区旅游业多方共赢的合作发展机制、产业发展机制、协调校正机制和合作市场机制,加速成都经济区旅游业互补、融合、协调、共赢发展,并从区域旅游合作的视角,针对遂宁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这个报告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探索,将对推动成都经济区政府之间的旅游合作中产生积极影响。

7市的分报告既紧扣会议主题,又结合各市实际:

成都市社科院曾鹦、钟怀宇的《成德绵遂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难点与对策研究》,在阐明“成德绵遂一体化发展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推进,能否取得较全国其它城市群更具特色的全面和深入发展,关键在于四地交通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从而为逐步形成以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经济集聚带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的前提下,针对如何实现成德绵遂交通一体化的难点与对策进行了研究,概述了成德绵遂的交通现状;分析了实现成德绵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揭示了影响成德绵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如何促进成德绵遂交通资源的优势集成与互补,加快构建适应成德绵遂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若干重要问题。这个报告内容翔实,分析到位,对策可行。

德阳市政府研究室、德阳市社科联的《深化成德绵科技合作,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区——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战略研究》,在从理论上阐明“区域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中概述“当前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合芜蚌等地区竞相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势头强劲”的基础上,着眼于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提出建设“成德绵创新驱动示范区”。该报告样本齐全,文本规范,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月11日,魏宏省长、王宁副省长分别作了批示,相信随着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成德绵乃至成都经济区的创新驱动将发挥倍增效应。

绵阳师范学院陈杰的《绵阳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立足“绵阳在成都经济区中的定位”,剖析“绵阳在成都经济区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绵阳加快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对策”,这个报告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新意,对绵阳的实际把握精确,提出的对策针对性、操作性强。

资阳市政协课题组的《构建天府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打造成都经济区新増长极》,在阐明“构建天府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重大意义”,剖析“资阳构建天府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资阳构建天府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打造成都经济区新増长极的思路及对策建议。需要说明的是,资阳市发展改革委课题组也向会议提交了论文《资阳临空经济发展研究与对策建议》,该文逻辑严密,说理充分,文字通达;二篇文章体现了资阳市同仁抓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自身作用的高度自觉。但由于同一区域的同一选题,对资阳市发展改革委的报告,我们只好忍痛割爱了。在一定意义上作为补偿,将资阳市发改委课题组的《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评为优秀论文。

雅安市社科联课题组所作的专题报告《成雅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社会进步的信息增值进化论与生态文明观”的前提下,陈述了雅安市先后被国家遴选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市情,概述了雅安市运用生态文明“九连环”创建法则,着力“五个一体化”发展方略和六大发展机遇;加大八个统筹和九大创新力度,较好地应对六大挑战;“三生有幸”(生产转型升级—生活富裕安康—生态环境优良—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创建模式。充满生动性和鲜活感。

眉山市社科联课题组的《天府新区建设背景下眉山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探讨》,在论证“天府新区建设背景下,眉山已经成为成都的产业承接地、生活居住地;“成都区位眉山成本”已经成为眉山经济腾飞的最大优势,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最佳的资金、物流、信息、人才的沉淀洼地”的前提下,分析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对眉山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机遇”,提出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对推进眉山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建议”,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

乐山市社科联、乐山师范学院课题组所作的专题报告《乐山市融入成都经济圈的对策研究》。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融入成都经济圈,是乐山参与区域及全球竞争、支撑乐山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乐山融入成都经济圈的优势、障碍和对策。专题报告内容翔实,经过颇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乐山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对推动乐山市融入成都经济圈有积极作用。

三、群策群言,言之成理

综观这次学术交流会,与会者均以主人翁的精神,群策群言,百家争鸣,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大会发言和论文交流,理论上颇具前沿性,观点上具有创新性,文本符合学术规范,提出的很多观点和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譬如,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遂宁市产业壮大计划课题报告》,在客观总结“遂宁市2008年以来壮大产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的前提下,认真梳理、分析了遂宁市2008年以来壮大产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阐明“未来几年遂宁市在实施产业壮大计划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遂宁市产业壮大目标、路径、保障措施,对遂宁市产业壮大有推动作用。

再如,成都市社科院、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课题组的《跨国公司产业转移趋势与成都投资环境适应性分析》,立足成都欲建成“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现实需要,阐明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是快速融入世界产业体系的捷径。该文在对跨国公司产业转移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府政策、商业合作环境、人力资源、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数据分析,找出成都在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过程中,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以利于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篇优秀论文,兼具理论性和实证性。

又如,遂宁市规划局关于《城镇优化》的发言材料,在客观陈述遂宁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认真分析遂宁市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不仅明确了遂宁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而且明细了近期目标质和实施路径,对于指导实践,有积极作用。

又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的《成都经济区跨市产业合作机制构建探讨》,直面成都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跨市产业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动力运行机制亟待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形成。在调研基础上,报告对成都经济区跨市产业合作统筹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动力运行机制的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提出了可指导实践的对策建议。这项成果根据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资料数据权威详实,谋篇布局逻辑严密,具体论证思辨缜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剖析深入,说理透彻,文字精练。

又如,绵阳社科联的《成都经济区地震灾区感恩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绵阳为个案》,立足成都经济区几个市接连遭遇地震灾害袭击,在灾后重建、感恩文化建设等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实际,以绵阳为例,研究地震灾区感恩文化建设,选题具有重要价值。报告梳理了“在市县精神中注入感恩元素,凝练特殊的地域人文价值观念;开展感恩文化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广建平台,传播感恩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活动,深化感恩情愫;深入开展感恩文化研究活动,引领感恩文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延续和传承感恩文化” 等绵阳弘扬感恩文化实践概况;分析了弘扬感恩文化的思想障碍、工作障碍以及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提出了“制定《挖掘和弘扬感恩文化实施意见》;进一步挖掘地区感恩文化;确定感恩文化内涵;以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新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弘扬感恩文化;拓展载体,为弘扬感恩文化建立长效机制……等推进绵阳乃至成都经济区地震灾区感恩文化建设的路径,指导性颇强。

另外,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的《遂宁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的定位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对遂宁经济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视角》、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李霞等人的《成都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都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等优秀征文,均紧紧围绕成都经济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的某一重大现实问题,经过比较系统周密的调查,深入进行研究,并力求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出科学的解答。选题极具现实意义,内容有较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对推动成都经济区发展有积极作用。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2010年1月30日,在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成都、德阳、绵阳、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8市签署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由社科联主办‘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论坛’”。根据8市行政首长签署的协议,在省社科联的悉心指导下,成都市社科联于2010年在成都成功承办了首届论坛,德阳市社科联于2012年4月在德阳成功承办了第二届论坛,绵阳市社科联于2013年3月在绵阳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今天,遂宁市社科联承办的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又圆圆满满。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成都经济区8市社科联和全省社科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成都经济区8市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同城发展,做大做强核心增长极”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逐步建成四川省乃至我国西部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充分发挥了“思想库”作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这次学术交流会除对区域8市及成都经济区的发展着力点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提升;拓展和深化“融入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外,还促进了8市的交流、增进了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沟通,加深了与会者的友谊……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当前,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开发力度,制定实施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一步明确天府新区、成都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成都经济区的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具备较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省社科联愿和大家一起,共同推动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成都经济区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最后,祝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