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全科医生转诊 儿童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29.08.2014  07:42

成都试点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年内2成以上家庭签约全科医生

关注市政府

新闻办

新闻发布

核心提示

全科医生

2014年建立2200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的全科医生团队,签约覆盖全市2成以上家庭

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建立“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签约

城乡居民可在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选择签约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期限为1~2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签其他全科医生团队

收费

可按年收取,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医保基金和居民个人分担组成,2014年暂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个人负担

转诊

成都将积极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先试点儿童及中小学生因病情需要经全科医生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以后扩大推广范围

今年内,成都将建立2200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的全科医生团队。”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日前联合出台了《成都市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成都将全面推进改革,使广大市民逐步享受到全科医生团队提供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方案》,年内,成都市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协议,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签约覆盖全市2成以上家庭,并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建立“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在试点实施阶段,武侯区、新津县将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其他各区(市)县全面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市22%家庭的签约覆盖率。

鼓励组建全科医生团队

签约群众可提个性化需求

成都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在2012年8月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全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后,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根据《方案》,成都市将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参与的全科医生团队,有条件的地方可将中医师纳入全科医生团队,同时鼓励全科医生多种执业方式、多地点执业、按需组建团队执业等试点。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协议,逐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契约化管理模式,“这种签约服务,与普通的医疗服务相比,更方便,更符合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一些长期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以注明多长时间上门探视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

诊疗服务费按标准收取

根据《方案》,城乡居民可在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选择签约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期限为1~2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签其他全科医生团队。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者全科医生团队签订协议,促进服务协议的落实。

每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600户(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需占签约人数一定比例。

在收费方面,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可按年收取。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医保基金和居民个人分担组成,“2014年暂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个人负担”。

成都市卫生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全科医生要为签约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人负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事诊疗服务的费用,比如检查和药品等,按照规定的标准收费,“个人该出多少还是多少”,另一种是非诊疗的费用,比如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就由双方协商确定。

方案》明确将进一步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包括非签约居民要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签约居民要求的非约定服务等。试点工作将加快开展系列成本测算,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

推广“基层首诊

转诊将提高住院报销比例

方案》还提出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保费用和个人费用负担,建立机构、医保和参保个体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契约关系。

成都将积极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制定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签约服务的参保人员通过基层首诊及转诊到医院的政策措施,如儿童及中小学生因病情需要经全科医生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成都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试点儿童及中小学生,以后还会扩大推广范围。”他说,这样的鼓励政策也是为了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不要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

特写

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到社区的全科医生,她说,

全科医生=病人的“管家

程敏,成都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从医21年。此前,她曾在成都一知名三甲医院的内科工作,是一名优秀的专科医生。2010年,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筹建,她来到这里,管理全科医生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

多年的专科医生生涯,程敏看过各类病人,这也让她觉得很遗憾。因为到大医院看病的人,很多都到了疾病很严重的阶段,而这些疾病其实有一个漫长的病发过程,比如一个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塞,之间其实有一个很长的病情发展过程,此前如果有全科医生对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并且在生活方式上进行很好的改善,其病情就可能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程敏说,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最大的不同,在于面对患者时思维方式的不同。全科医生更像病人的“管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家庭支持、经济条件等。同时,全科医生要给辖区的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对他们的健康给予连续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