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一辆公交生于1952 16辆车由旧货车改成

02.10.2014  12:35

  当你行驶在成都的二环高架,尽收现代化都市的风光;当你踏入成都地铁,半小时从春熙路直抵犀浦;当你感叹着成都之大,中心城区面积约284平方公里,你可知道成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蝶变史?她的第一条交通干道贯穿于城市何处?第一条公交线路又始末于城区哪两端? ……

  今日之成都如何长成?今日起,成都商报记者为您揭开这座城市的蝶变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时的成都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仅是今日的约16分之一。循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足迹一步步看去:

  1952年7月,十几辆旧货车改装的公共汽车拉通了梁家巷到盐市口,成为这座城市的公交鼻祖;1953年,马识途开始制定成都市总体规划,设计草图以如今的天府广场为圆心,规划出了绕城的一环路;1957年,市政府拨款购置了9辆中小型汽车,开始运营出租汽车服务业……

  最早期的一环路 最宽只有14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成都,城区近百万平方米的道路中有铺设低级路面的街道86.1千米,基本破烂不堪,全市只有春熙路、东大街、东御街、西御街到祠堂街的道路状况好一点。如此光景,较如今成都的“三环十六射”,长达29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网以及快捷的地铁轨道交通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环路就建好了。那时的一环路就是环绕城区的主要干道,长19.38公里,宽只有9到14米,大约2到3个现在的单车道。

  1984年建成蜀都大道 贯通东西

  上世纪80年代是成都交通路网开始大规模密集的时期。一环路就在1985年开始扩建改造,沿路与进城的放射性道路相交,路宽也扩到了40米。1984年建成的蜀都大道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蜀都大道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都修建的第一条城市交通干道,1984年10月1号全线通车,贯通城市东西方向。而在那之前,市中心“堵头”、“卡头”特别多,自行车高峰期每小时的流量就有1.2万辆次。蜀都大道修建之后,机动车的平均时速比以前提高了35%以上。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