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技企业扎堆“欧洲行”

26.06.2014  12:16
核心提示:“成都已成为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企业则是在对外开放合作中打头阵的“先锋队”。   将于近期在成都签署“三七通舒胶囊”国际化 (欧盟注册)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为,将在未来3至5年内,德国Di-apharm公司将帮助公司取得“三七通舒胶囊”在欧盟市场的认证。

高新绿科、新力光源收益亦丰

成都高新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园的招商活动也在欧盟市场展开了。成都高新绿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简振华说,目前,比利时、捷克等欧盟国家的10家企业已经与园区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布鲁塞尔站的配对活动中,公司与两家从事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的外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于今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欧洽会”上正式签约。

简振华介绍,“成都高新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园”共占地50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3亩,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将于明年6月交付使用,可吸纳12家企业入驻。此次公司参与“欧洲行”活动就是为了让欧洲企业了解园区,了解成都在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方面的政策。

已经打入欧洲市场的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张立说,公司与欧盟成员国的16家企业进行了“一对一”的洽谈、对接,在布拉格站的活动中,有外方企业现场向新力光源表达了合作意愿,“公司将在欧洲建立照明技术研发中心。”

科技企业成对外开放“先锋队”


“和来自中国西部的科技企业同行‘亲密接触’十分愉快,在技术和市场上有不少可以结合的地方”,“中国成都企业代表团的到访,让我们对中国西部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欧洲行”途中,企业代表们听到欧洲同行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想。来自成都高新区的60家科技型企业所到之处,在当地掀起一阵“小旋风”。“成都已成为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企业则是在对外开放合作中打头阵的“先锋队”。“当前,要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不应拘泥于把国外企业‘请进来’,而应同时鼓励和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总裁代伊伶表示,希望以此次“欧洲行”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的新模式:上半年组织企业“走出去”,下半年通过欧洽会等活动,邀请外方企业“走进来”。“在为本土科技型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也拓展了欧洲合作伙伴对成都、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市场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