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短期内不存在墓地供需问题 新兴祭扫方式渐增

03.04.2015  11:40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清明将至,今年,成都市的祭扫活动呈现什么样的新特点?有传闻十年之内大部分省份的墓穴就要用完,这个说法对不对?一些老旧的公墓存在快用完的情况,今后如何保障……

针对网友市民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今日上午,成都市民政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集体亮相《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一一进行解答。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还涉及到包括成都市场社会组织、最低生活保障金、子女收养等民生热点问题。

关键词1:新兴祭扫

网络、花葬等新兴祭扫方式逐渐增多

上午10点,成都长松寺公墓举行了集体鲜花葬仪式。没有鞭炮鸣响,没有纸钱香蜡,15名逝者骨灰被依次葬下,鲜花覆盖,亲人也手奉鲜花,低头合目,静静缅怀故人。

鲜花葬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成都市民政局相关领导表示,随着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出台之后,通过各地民政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倡导,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这种理念,同时还有许多市民通过网上祭祀,二维码手机进行祭祀,相关活动参与的群众也在增加。传统的灯箱烧纸,燃烧纸钱香蜡,还有燃放鞭炮呈现减少的趋势。他说,目前正值成都市民清明祭扫的高峰,今年清明节总体来讲,呈现出一个绿色、生态、文明、节俭的总体趋势。“到目前为止,全成都仅鲜花葬这一项有将近700个葬事参与。

任何新兴东西都需要时间来推动,新兴的祭祀方式也不例外,有些市民认为要接受尚需一定的过程。对此,成都市民政局相关领导表示,这原本也是一个从认知到接受到尝试,再到形成习惯的过程。而作为民政部门,他们也寻访了许多办法,行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比如开辟和完善网络祭祀的平台,开展鲜花换纸钱等活动,包括清明期间,还有其它的全年段时间都创造的条件,包括宣传、交通出行,包括相关的服务保障等多项措施。

关键词2:墓地耗尽

成都短期内不存在墓地供需问题

最近,民政部101研究所发布了报告,指出多处省份墓穴十年之内将要用完。许多市民关心:成都是什么情况?

对此,成都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给予详细解释。

2007年,成都市政府分别出台了两个规划:成都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期限均至2020年。

规划里,对全成都规划人口、市域总人口、市域城镇人口,合格区市县的农村人口死亡数都做了预测,同时对公募的需求量也做了比较好的预测。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成都供求比是较为均衡的,“所以成都短期内是没有这个危机的。

关键词3:低保标准

正着手邀请第三社会组织调查,低保标准更加科学规范

除了殡葬问题,低保,也是许多网友市民心头大事,纷纷提出疑虑疑问。

一位市民看到新闻报道,成都GDP总量和财政总收入排名都在全国前十位,在低保水平方面,杭州有790块钱,苏州每个月是700块钱,武汉580块钱,成都才每月500块钱。这样的低保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匹配?有无调整计划?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低保标准的制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我们低保的意思是维持你最基本生活开支所必须的支出,其实重要的考察点是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项目。”他表示,之所以其他城市的低保水准高于成都,正是因为维持最低生活的支出要高一些。

他同时透露,为了制订低保标准更加科学,他们现在已经在着手邀请第三社会组织对成都市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支出进行入户跟踪调查,“这在全国也是首创的,今后我们的低保标准会更加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