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到成都的乡村走一走 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处处都有

02.09.2018  13:01

  今年以来,在成都市各类论坛峰会上,来宾们在主人热情的欢迎辞中时常听到这样的邀请:“欢迎到成都的乡村走一走。

  乡村,正在为成都增添新的魅力。今年端午小长假,成都946.5万人次游客中,约42%的游客游览了川西林盘和天府绿道。而在今年上半年,成都首季投资促进百日擂台赛期间,近50家国内外企业将981亿元资金投向农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大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成都乡村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和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形态 推窗见田开门见绿

  自春季始,崇州市竹艺村一直游客不断。竹艺村是在川西林盘的旧底子上“生成”的一个文艺范新型村落,极富设计感的“竹里”建筑呈现出“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曾登上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竹艺村外,一条绿道蜿蜒伸向桤木河湿地公园,连接天府良仓、天府国际慢城等项目,并入百公里稻香环线,联通2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田园景观。

  川西林盘+天府绿道,这个组合串联起林盘、景区、产业园区,为城乡一体、全域景观化,创造了有机连接的条件。

  根据规划,成都至2035年将建16930公里天府绿道。这个世界最长绿道系统将串联起“多个主体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和绿化体系,“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塑造“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

  塑造新型城乡形态,成都市确定了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全域乡村规划提升、特色镇(街区)建设、修复川西林盘、大地景观再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品牌建设、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

  截至目前,成都1000个待修复林盘中,首批100个林盘试点已陆续完成;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串接起生态区39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建设文化设施406个、体育设施826个、旅游设施375个、景观农业43处,进一步实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

  新业态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8月8日,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开街。郫县豆瓣、唐昌布鞋等众多特产,聚集乡村十八坊这个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战旗村通过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采取直接挂牌、自主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引进乡村十八坊、妈妈农庄等项目,实现业态植入、农民增收。

  蒲江县明月村自启动“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以来,通过茶山竹海+文创立村,吸引来自全国的45个文创项目汇聚,村民亦跟随发展创业项目23个,培育旅游新业态,成为诗意乡村代言地。

  “裂变—跨界—融合”,在成都,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都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城市资本来了,搞文创的“新农民”来了,“京东云创”“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渠道来了……成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为抓手,夯实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昔日农村农业最难聚集的资本、人才、平台,争相涌入。

  去年,成都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9亿元,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0.8%,乡村旅游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

   新活力 七大共享平台服务全川

  近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正兴街道一宗10.48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经过215轮竞价,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流转;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一宗750.6亩集体林地使用权,依托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成功流转。目前,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已与省内16个市(州)、120个县(市、区)实现联网运行,累计成交779宗地块使用权,金额达22亿元。

  成都依托人才、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优势,聚焦土地、金融、技术、市场、信息等要素,搭建起农村土地交易、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品牌孵化、农产品交易、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业博览等七大共享服务平台,与全省兄弟市州共建共兴共享,携手推动乡村振兴。

  大邑县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创链条,引进培育孵化载体100家,培育农业创客7720名,辐射带动的省内外12个基地面积达30余万亩。

  成都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同建设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目前已形成10个国家级试验站和35个高端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川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

  农村金融的成都品牌“农贷通”,成都川西林盘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这些平台都将服务于全省各地乡村振兴实践,一起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记者张红霞)

责任编辑:张维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