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简介
学校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10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是一所以地质、能源、资源环境、管理、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有教授(级)228人,副教授(级)494人,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学校设有7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硕士学位招生领域),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20余项(次)。2012年学校实到科技经费4.1亿元。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状况: 通过近五年发展,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覆盖哲学、马列·科社、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布局。学校拥有人文社科类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法学、管理学、哲学、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增列为一级学科 博士 学位授权点。
人文社科相关院、系、部、所、中心设置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和提升理工类专业优势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2010年,新成立政治学院、体育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等三个人文社科类学院,加之此前已成立的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学院、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学校目前共有八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文社科基地。如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于2009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又被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教育厅联合批准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2010年申报的“资源与环境经济普及基地”被四川省社科联批准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加之此前成立的成都理工大学社区研究中心、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等共有22个校内人文社科基地。同时,学校各相关人文社科学院还建有法学实验室(含模拟法庭)、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实验室、公共管理与电子政务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实验室,这些特色明显的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既带动了学科发展,也充当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库。
本校社科联机构设置情况:
顾 问: 侯水平、唐朝纪
主 席: 谭书敏
副 主 席: 罗映光、王迎川、陈俊明
秘 书 长: 杜春华
副秘书长: 李忠权、张春和、贾建军、黄 寰
学术委员会:
由学校或校外、具有正高以上职称和较高学术影响力、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下设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共7个学科工作小组。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理事会任命。
办公室成员:
顾华宁、袁兵、张竞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