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火车北站春运后将全面改造 成铁数千员工将退休

25.01.2016  10:24

火车北站“简史

  ◎1952年7月1日

  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竣工,随着蒸汽机牵引车缓缓驶出,人员不过60名的一等站——成都站也宣告诞生,投入运营。那时的火车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简易站,总面积不足一千平方米,集售票、候车、行包为一体,站内仅有4股道。站务员用铁皮喇叭和手摇铃通知列车到站,旅客上下车。

  ◎1964年

  进行了一次扩建,站房面积有所增加,候车室达到了1860平方米,售票处为587平方米,行李房1448平方米,风雨棚5288平方米。

  ◎1975~1981年

  进行了部分扩建和增建。

  ◎1982年

  成都站继续分期扩建,到1984年主体建筑面积达到14774平方米,上下共有4个候车室,一次最高可聚集7000名旅客,设计预留3000人,如今的火车站雏形已具。

  ◎2004年

  进行了外立面改造,更加焕发生机。

  昨日,2016年春运正式启动,这一天来来往往的旅客穿梭于火车站的各个角落。据此前成都市交委消息,按初步计划,预计今年上半年成都站将全面改造,届时过去火车北站始发、终到的班次将转移至成都东站等其他车站,而其扩能改造工程将于2019年完成。照此计划,这将是火车北站全面改造前最后一个春运。

  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人民日报》上出现了“春节客运”,从那时开始,春运作为一个词汇诞生了,也作为一年一度的标志性人口迁徙每年上演,一张车票集合了旅客的悲喜,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生于1952年,成都站比春运还大一岁,它经历了从破旧到宏大,旅客运量也由少到多。

  60多年前,有关史料曾指出,当时成都火车站选址,有方案提出可建在城内骡马市一带,不过历史最终让成都站选址在北郊,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它也被俗称为火车北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火车北站一同“成长”的老北站人,今年成都铁路局将有数千名员工在春运结束后告别工作岗位,成为退休员工。这个春运对于他们来说,也别有意味和特殊的意义。

  这是他们最后的春运,这也是一个关于时代与记忆的暂时句点……

  老铁路职工的最后一个春运

  这个春运后 她们就退休了

  再见 我的铁路青春

  27年 她只有9年除夕在家团年

  站务员 罗红 最多到今年夏天,她就会退休

  如今见证成都火车北站由兴起到繁忙64年的老北站人已难觅踪影,最后一个春运,浓缩到一个人身上,更意味着一生的经历与沉淀。罗红今年50岁,2016年春运结束之后,最多到今年夏天,她就会退休,离开自己熟悉的火车北站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退休员工。

  1989年,23岁的罗红来到火车北站时,是一名站务员,“那时节后成都往乌鲁木齐方向,春运期间西安至重庆,中转成都的火车,人特别多。”罗红说,一节车厢因为人太多,列车的弹簧压死了,就要清客。

  乘务员搞不赢,站务员就要上车帮忙清理乘客,再改签其他列车。当一趟车人太多时,车门已经进不去了,罗红也曾在车窗帮忙把旅客推上车。

  “那时春运要恼火得多,西安到重庆,途经成都的列车一般停半个小时,我还要带着一壶开水,给需要水的旅客加水。”罗红说,买票、候车都是要排长队,到了春运火车北站前就是人山人海。

  如今,罗红是车站问询处的一名工作人员,随着网络、电话售票的普及,铁路客服的完善,打电话到问讯处问询的人逐渐减少,“过去一个班起码要有400至500人来问,电话根本放不下。”罗红说。

  因为春运的特殊性,罗红一般都是“三班倒”,“大体估计一下,这27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除夕夜在家团年。”罗红说,所以家里人都以她为准,有时大年二十八就团年了,有时大年二十九团年。

  32年 每人卖出超500万张车票

  售票员 李勃梅和李小莉 今年春运后将为铁路生涯画上句号

  在火车北站售票大厅,2号、27号窗口背后,售票员李勃梅和李小莉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售票、退票、改签,顾不上喝一口水。她们俩同时进入火车北站工作,已经32年,又前后进入售票岗位,当售票员20多年。当年,赶上火车北站售票岗位招人,两人双双通过考核,成为了售票员,“最早卖的是板板票,还必须要会用算盘。”李勃梅说,然后是纸质票,到现在是磁卡票。

  在2016年春运结束后,她们也将为自己铁路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1984年,李小莉成为火车北站的一名员工,司职检票工作,“用检票夹,对进站乘车的旅客车票留下记号。”李小莉说,春运时候,每天要检几千张票,一干就是五六年。

  坐在售票窗口,每天面对上千旅客,其实工作并不轻松。“在没有网络售票时,凌晨也在售票,一直卖到两三点钟,早晨5点钟又爬起来接着卖票,那时提起春运,大家都是害怕的。”李勃梅说。

  两人估算,每天差不多可以卖500至600张票,虽然技术在进步,但人工售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以此计算,除去休息时间等,两人在32年的工作时间每人售票超过500万张。

  售票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一坐就是一天,用李勃梅的话说,“上厕所都要小跑。”,一天8至10个小时的工作下来,眼睛又干又涩是正常的,这么多年售票工作也让她们有了腰椎、颈椎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