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

17.02.2014  14:18
核心提示:自2012年底全国第一个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诞生以来,成都市资产类、资源类、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等5大类41项公共资源         自2012年底全国第一个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诞生以来,成都市资产类、资源类、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等5大类41项公共资源,已全部进入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集中交易。据了解,截至2013年11月底,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共组织各类项目交易5221个,工程类、采购类项目节约资金达23.82亿元。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涵盖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和产权出让等多个方面,为规范交易,成都先后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按照目录制、动态化的管理方式,遵循“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公共资源逐步有序地纳入市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整合了原有的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中心、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户外广告位拍卖中心,将人员从人、财、物上彻底纳入,集中统一办公。

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展现在记者眼前的一张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个土地挂牌交易项目的动态信息正在“同步直播”;在采购电子商城页面上,数百种政府需采购产品的价格清晰可见。为解决服务对象反映的政府采购价高、周期长等问题,该中心还引入了中关村价格控制指数,对通用商品价格实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采购价高于市场价,即刻发出价格预警提示,中心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交易项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使得项目多、资金流量大,预防腐败和风险预警尤其重要。”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该中心建立的“风险防控+行政监管+纪检监察+社会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机制,首次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嵌入了业务系统和项目流程之中,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与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同步化。

据悉,成都市近年来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一委两办一中心”的决策、监督、执行“三分离”的监管机制,相继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办公室,整合市级部门所属的专业交易中心建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此外,继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成都还开始探索将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向乡镇延伸。目前,成都已经在大邑县、新津县建立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