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愈系”慢木匠:木作是心灵良药

25.04.2016  04:34

  

  贾磊从研究生开始就立志做一个都市木匠,享受慢生活。

  

  贾磊为学员讲述木作的技巧。

  

  刨木时刀前如涟漪般缠绕的木丝。

  

  双手之间,木屑飞舞。

  

  匠由心生,变废为宝。

  

  贾磊制作的木具美感与质感共存。

  每日午后,在成都魁星楼街的一栋楼里,许多都市青年戴着口罩,穿上围裙,全神贯注地拿着尺子和模具在各种机器间穿梭。在这里学习的学员都感念于醉心木作时的专注,正如这间木工工作室的主人贾磊所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颗匠心。

  做木匠,追求的是慢生活。一个普通的木勺可能要做6小时,一个布满独特刀痕的木盘可能需要好几天,至于组合更多、更复杂的木艺作品,可能要用两三周才能完成。面对这项“低效率”的工作,贾磊表示,雕琢木艺,要的就是这样的慢节奏。如今,城市许多白领、老师、文员、学生也爱上了这门手艺,做起了都市木匠。

  研究生“木工”初心是为了环保

  贾磊在云南长大,从小于树间玩耍,木头对他有独特的磁场。从2008年研究生阶段开始,贾磊便是一位环保和乡土保护的志愿者和工作者,他说,“某个物品,若是主人亲手制作的,或这个东西对于主人来说有故事有意义,他就和物品有了情感联系,就不会轻易当废物浪费丢弃。”正是环保工作带来的想法,让贾磊下定决心在城市成立木工工作室。

  3年前闲逛至魁星楼街的贾磊夫妇,刚好碰上了一间空置的“阳光房”,在模模糊糊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贾磊得到了入驻许可,木工工作室也由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入驻半年,我一直闭门筹备设计,邀请朋友来体验、试课,连房东都急了。”当自己的想法变成了朋友们都认可的切实可行的现实后,贾磊才开放了工棚,让更多的人参与体验。

  “治愈系”木工木作是心灵良药

  除了是名木匠,贾磊还是大学人文社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时常要给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在接待完来访者后,贾磊的心情往往都很沉郁。木作成了消除负面情绪、治愈心理的有效手段。

  “常常带着阴郁的情绪走到木作台,打磨着木头,刨着木屑,锯着木板,不一会儿负面情绪便消散了。即使在停止后,心里所想也都是木作,不开心的事情也就抛诸脑后。”心理学老师的工作经验,让贾磊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点。当贾磊将木作作为一种自我调整和修习心性的方式分享出来时,“治愈系木工”也就成了朋友们对贾磊的另一个温暖称呼。

  变废为宝匠人要有执念和坚持

  贾磊的工棚里堆放着各色木料,一大半都是从各处淘来的。贾磊经常去家具厂找寻报废的木头,拿回来修修补补,巧割妙用,废木便出落成一个别致的物品。“现在有树倒了,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贾磊笑着说,连家里隔壁邻居的盆栽枯了也赶忙给他送来。在技艺、木料和想法的天平上,贾磊更偏重想法,“一般来讲木工比较忌讳大料改小、大材小用,但我不被这种想法所限。”只要是心念所向又运用得当,弱水三千取一瓢又何尝不可。

  “明清时期,中国的木作曾达到顶峰,而现在的家具不少是欧美、日本设计,我觉得很可惜。传统的东西,我们不应该丢掉。”贾磊说,如今已经有近千人来过贾磊的工作室当木匠,他希望把匠人的执念和坚持带给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让更多的人享受当木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