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堵增绿再出“组合拳”:2022年智慧出行绿满蓉城
粉红色的格桑花,红色和紫色相间开放的三角梅,黄灿灿的向日葵……初夏的成都,被五彩的花卉装扮,流动着浪漫气息。
如果你经过金牛大道这条西向的出入城通道,会发现组团式栽植的各种花卉争相绽放,繁花似锦,将这条大道装扮得十分靓丽。这是成都“三治一增”的一个缩影。
近日,成都市连续两次分别发布四个文件,“治霾、治水、治堵、增绿”,每个文件都由“十条”构成。一场成都全域范围内的大治理和生态系统工程拉开帷幕。其中,互联网+交通,科学治堵,打造一张“智慧交通”的网络,将让城市出行更加便捷、社会效率更加高效。“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成都市民将更加愉悦地享受绿色生态的福利。
2022年
智慧出行
“我最关心的是,出行‘绿波带’的建设。”朱建新是一位物流送货司机,他每天都要在城区各个方向穿行,等红绿灯也是常事。“作为交通参与者来说,一路绿灯畅行,是很舒心的事情。”他对未来的出行十分期待。
智慧治堵
2022年建成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根据“成都治堵十条”,政府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对老城区交通系统进行有机更新、在新城区抓好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交通治理”。2017年,开展交通信号配时攻坚,打造出行“绿波带”。
所谓“绿波带”,就是一种信号协调控制方式,规定好路段车速后,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的各路口实行统一的交通信号灯协调管理,以确保车辆到达路口时都能连续遇到“绿灯”。
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李文胜介绍,成都还将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推行共享交通新业态有序发展。2017年,启动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网约车监管平台、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建设,完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监管模式,在市域高速公路增设150条以上ETC专用道。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共享交通新业态的规范有序发展。
工程治堵
2022年全面建成公交都市
破解出行难,停车难,成都市正致力于构建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和城市慢行绿色交通体系。
2017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179公里,2018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2019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00公里以上;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完成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实现枢纽环线双线全线贯通运营;到2022年,铁路公交化运营延伸辐射“1+7”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城市。
2017年,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00辆,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到2022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
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城市特色慢行线为主的“两网多线”慢行体系。
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完善“3绕15射”高速公路和“3环15射”城市快速路网。
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到2022年,城区力争新增配建停车泊位5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推广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等措施,推进立体化专业停车场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依法治堵
2022年实现文明出行和绿色出行
6月26日上午10点,成都市二环路与逸都路交叉口,成都交警一分局民警正在此展开针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
上午10点38分左右,一辆银色小轿车趁着行人过斑马线间隙,试图快速从中间通过,一辆蓝色小轿车也紧随其后。“我知道有这规定,一时没注意。”司机杨先生表示懊悔,“是我错了,而且还带坏了后面的司机。”
从当天上午10点到11点,在一个小时里,11名不礼让行人的司机被查处,面临罚款50元记3分的处罚。
集中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从严治理“七乱”等交通违法行为,是成都依法治堵的举措之一。成都还将开展地方立法,完善符合特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地方法规体系;将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将精细优化城市交通组织设计,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升路网资源使用频率,深挖道路通行潜力。到2022年,文明出行、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2022年
绿满蓉城
今后五年,成都“全域增绿”将通过优化提升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微博)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五级绿道体系。预计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全域成都将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
城市增绿
建一批百姓身边的小游园和微绿地
成都市林业园林局局长杨小广介绍,公园增绿是广大市民关注的话题。成都要规划新建一批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一批百姓身边的小游园和微绿地,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完善公园绿地功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到2022年,全市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含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创建国家重点公园5个,省重点公园12个,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品质良好的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或湿地公园29个,真正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增强市民获得感。
同时,围绕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推进市域水网水系滨水生态绿化建设,提升滨水两岸绿化,实现滨水增绿,达到水系“绿通”。城市道路方面,将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增量提质工程,2017年将制定出台《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2017-2019年,每年完成行道树增量提质街道60条。
小区增绿
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小广介绍,为提升小区绿化水平,2017年成都市将制定出台《成都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地管理办法》,规范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管理,提升居住小区绿化整体水平。屋顶、桥柱、桥体、墙体、驳岸等立体绿化建设,则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实施,到2022年,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立体绿化面积330万平方米,使成都市立体绿化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在中心城区,增花添彩也在加紧推进。到2022年,成都将建成天府芙蓉园,芙蓉小镇3个,芙蓉主题观赏园5个,实现芙蓉品种达30种;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绿量稳步增长、功能逐步完善的同时,品质逐年提升,形成层次分明、品种丰富、季相变幻、风格协调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风貌。
天府绿道
将建成森林绿道康养步道600公里
除了城市增绿工程,成都同时将加快推进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城生态区、二绕高速绿化带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和多彩通道,实施生态管护与修复工程,夯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以都江堰为例,拟划该市市域范围约398.68平方公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部分),涉及龙池镇、大观镇、青城山镇、玉堂镇、中兴镇5个乡镇,并根据保护程度需求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教育区和传统利用区。有效整合跨部门管护资源,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部分)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加大大熊猫栖息地内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区域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天府绿道增绿,将在系统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基础上,以锦江景观轴、三环路绿化带、环城生态区为依托,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构建完善的天府绿道体系;同时,推进第二绕城高速两侧生态绿带建设。到2022年,完成森林绿道、康养步道600公里。
此外,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生态廊道,也有丰富内容。成都市将建设市域路网景观生态廊道、多彩通道,完善铁路网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机场、车站、立交枢纽等城市门户绿化景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