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校服百年演变 美了丑了?

10.04.2014  08:54

  一件校服见证不同的历史,却承载着相同的青春岁月。

  学生们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围着火炉读书———昨天,成都商报刊登了这张由当时四川高等学堂(川大前身)外籍教师那爱德拍的照片,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并纷纷追问,“百年前大学生的‘校服’如此,那小学生、中学生又穿成啥样呢?”昨天,成都商报记者走访成都市档案局和有2000多年历史的石室中学,为您介绍百年前的成都校服。

  从右边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到,1920年他们这么穿,1930年他们穿这样,上世纪80年代他们还这么穿过;到现在,他们这样穿、也这样穿。

  一件校服见证不同的历史,却承载着相同的青春岁月。

  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王垚

  什么是美

  16岁、17岁、18岁的孩子们,你们拥有的青春是最应该美的青春。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另外一种熏陶或者一种教育,它就是美学的教育。

  当我们的民族的青少年不懂得美的时候,我们未来就会有同样的城市,同样的楼房,同样的店铺,同样的服装。每个人的个性在年轻时,知道什么是美,知道怎么选择美,那种审美的意识从小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学习,甚至我们可以有意培养他们这种审美意识,长大了之后,我们才可能拥有一个别样的世界。

  ———著名导演王潮歌

  一个样本

  石室中学老校服:

  黑鞋黑袜黑绑腿 腰间要缠黑皮带

  违规者还有惩罚:违者一次记小过,第二次记大过,第三次退学。

  翻开石室中学的校鉴,1923年毕业的第30班和31班的合影映入眼帘。30班的学生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而31班的同学则穿着像军人一样的制服,戴着有沿的帽子。当有了童子军后,制服的规定就更详尽。从石室中学当年的规定中可见一斑。

  1934年,时任校长刘刚甫在《告学生书》中提醒学生“应注意事项”,里面就规定“绝对穿着学校规定之制服”,即麻灰色制服、黄色皮带、青色裹腿、青布操鞋和青布袜子。1938年,学校校务会议决议案对学生服装又规定如下:高中生穿麻色军制服,初中学生穿黄色童军制服。不仅如此,违规者还有惩罚:违者一次记小过,第二次记大过,第三次退学。

  1940年1月,石室中学在此基础上规定得更为详细:高中生穿国布麻色制服,黑色制帽、黑皮腰带、黑绑腿、黑鞋、黑袜;初中生穿国布黄色童军服,黄制帽、酱色红边领巾、黄皮腰带、黑鞋、黑袜。

  而对女子学校规定得更详细:女生寒季要准备黑色和蓝色两套上衣,暑季要准备白色或灰色上衣,裙子一律为黑色。这等于说,女生一年至少得有四款校服,这可让家长犯难了,家境不富裕的就不情愿了。

  “1914年,成都有几所学校就联名给四川巡按使公署去函,要求‘体察学生家庭困难’,只备黑色和白色上衣,作为寒季和暑季的校服。”成都市档案局的调研员姬勇说,当时政府一听,想着女学生本来就不多,于是便告诉各女校,只备黑、白寒暑两季上衣,但一定要穿黑裙子。

  这些规矩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逐渐消失,校服由学校统一定制,每生每学期为此要交11个大洋。

  随着时代的变迁,校服的样式和规定也在不断变化。

  1993年,当时国家教委下发了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的文件,就此拉开了城市中小学统一校服的序幕。20多年来一成不变、千人一面的校服就是运动服的印象,一直扎根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种现状

  80%校服是运动服

  不注重款式设计 宽松实用就行

  成都一家规模较大的校服生产企业的总经理曾继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公司每年接到的校服订单中,超80%都是运动装。通常校方不会对款式设计花太多心思,“印个校名、校标就差不多了”。

  他说,“80后”的家长基本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们比较节省,希望孩子的一套衣服可以穿三年甚至更久,所以宽松、舒适、耐磨的运动服最受欢迎。并且,这种校服很便宜,一套不会超过百元,而那些英伦范儿、日韩系的衣裳,最高可达2000元一套,普通家庭不愿承担这笔费用。

  国外的学生校服令人眼花缭乱,不仅有教室里穿的,还有体育课和实验课穿的。对此,曾继红认为,国内中学不具备条件,“很多学校连更衣室都没有,学生怎么换衣服,只能买一套最实用的,适合各种场合。”而姬勇补充说,运动式校服兴起还有个背景,那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时,港台明星的“范儿”吹了进来,喇叭裤、大翻领,还有各种发型。“当时认为学生模仿这些风气不好,也容易形成攀比,那就统一着朴素的校服吧。

  这个观念,在1993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得到印证:“穿校服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装的设计原则是朴素、大方、明快、实用”。

  “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就指出,现在在校服的观点上,大家更多的考虑它的功能、运动性,或者说老师和家长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分心、专门学习的这样一种意识。但是,更多地忽略了一个人在青春的时候,在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可能因为这个校服,小刀杀人不见血啊,一点一点地掩埋掉了。将来我们要看见我们的孩子,穿着非常漂亮的校服,甚至这个校服是他们的荣耀,他们走在街上会想挺起腰板让你看他,你知道吗,我是这个学校的,你看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衣服,如果他这样的意识,我不认为对我们的学业会有伤害,反而起到了年轻人可以开阔视野、建立美学观点的作用。

  一场讨论

  我们严肃地说说,校服到底丑不丑

  每周一的上午,大操场上上千人穿着统一的校服,参加升旗仪式,这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校服的记忆。而当大家围绕着校服展开大讨论时,才发现,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校服。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50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6%的受访者穿过宽松运动式校服。

  不以为然派

  不就是一个校服嘛,挺好的,能文能武,上课也行,体育课也没问题;而且还便宜,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都是量体裁衣的话,哪供得起?

  彻底吐槽派

  这都什么世纪了,都2014年了,还要穿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衣服吗?整个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都没有穿过得体的校服,于是一个民族的气质被这样奠定了,那就是“随意、松垮,而且没样子”。青春完全不像是一个青春的样子。

  对运动式校服

  学生1:兜太薄这要改,款式都那样,太老土,质量也差。

  学生2:冬季透气了,夏天可保暖了。

  学生3:这玩意儿太容易开了,有的时候一边长,一边短。

  对个性化校服

  学生1:学校新一季校服,据说普通青年穿上可以让追求的女子绕地球七圈。

  学生2:拿到手上的时候,感觉潮爆了,男生穿起来很帅气。

  学生3:这是要拍《流星花园》吗?

  进步在哪里

  对于很多人来说,校服是青春的记忆。“我们那会儿是白衬衫、蓝裤子,学校下要求,家长给准备,不见天儿穿,特定场合下,大家穿起来倍儿精神。”退休在家的刘新福老人回忆起上学时候的岁月,无限怀念。

  备受欢迎的民国范校服中,女生的中式旗袍在校园内最为时尚;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一片蓝灰色,则是国人共同的记忆;既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旧军装取代了校服。当岁月走到今天,新时代的学生们,对校服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能有属于他们的校服吗?

  在上世纪90年代,当统一倡导学校应该穿校服的时候,运动式的校服也许在当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到了今天已经过了21年,2014年再去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它还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现代的年轻人已经有了新的需求,我们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与时俱进这四个字所标有的含义?

  一些改变

  燕尾服、百褶裙

  个性化校服兴起

  成都商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现在市内还没有统一的校服款式要求,校服也是由各学校自愿定制和购买的。材料、价格都是学校拿方案,学生表决,家委会通过即可。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的运动式校服已经不太符合“95后”甚至“00后”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成都孔裔(英美)国际公学等,都在校服上大兴创作,款式很别致。

  西装、皮鞋、白衬衣、条纹领带,左肩配上学校徽章,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校服很有英伦范儿。男生下装搭配的是米色长裤,女生则是格子纹的苏格兰裙。除了这套春秋款校服,还有夏款、冬款以及运动服,甚至配了全套的袜子、皮鞋和拉杆箱,共计26件套。

  成都孔裔(英美)国际公学的校服也走英式贵族路线,但融入了中国元素:男款是燕尾服配黑西裤,女款则是黑西装配红格百褶裙。这款校服的男女款衬衫部分,被设计成了中国传统的立领,且领口本应系领结的位置,被设计成了中国结大盘扣,中西合璧。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的顾远渊老师表示,中小学校服现在是在一个非常好的变革时机,因为大家已经听到很多的声音了。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校服的形象是不是跟学校的形象相符合,它是不是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审美特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到面料选择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如果说现在完全把运动式校服抛弃掉,可能在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说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比如孩子发育比较快,制式校服对服装合体度要求很高,更换的周期非常短,可能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原标题:成都校服百年演变 美了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