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成都)有机农业峰会24日举办 聚焦“互联网+”

24.09.2015  21:45

大会现场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致辞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致辞

    新华网四川频道9月24日电(余宰贵)9月24日,第五届中国(成都)有机农业峰会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举行。本届峰会以“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互联网+”成为此次峰会大家的焦点。由农民日报社联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农业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国内外有机农业专业人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欧盟有机农业系统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部分省市农业部门、有机农业生产主体代表等400余人参加论坛。

    与会专家认为,推进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要求。若不从现在就开始,就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顺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符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满足了国内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需要,生产主体也因此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实现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更加强劲的拉动力。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巨大,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具体来看,存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都存在使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畜禽粪便利用率、秸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经济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需求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国农产品如何提升在全球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是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要求,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业发展迅速,从2002年到现在引入国际有机认证思想体系以来,已有24家认证机构,有机生产面积达到了272万公顷,位列世界第四,年度增加达20%—40%,增速排世界第二。

    但专家指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除了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之外,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投入品供应还比较薄弱,需要补足和加强;除了政策、技术因素,建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互信也是重要方面。在如今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阶段,要在市场当中胜出,要把一个区域品牌变成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有非常大的空间,需要用心思去挖掘,要认真去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去挖掘那块没有挖掘出来但是消费者又特别需要的市场。现在,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想买有机食品不知道到哪儿买,企业生产出产品找不到客户,可以通过会员制,邀请消费者到生产基地参观体验等方式达到互信的效果。让消费者知道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是什么,从而认识到有机农业不只是吃得更健康,更重要的是对保护环境,对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发展有机农业,需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发展。政府可以指导和支持,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主体来发展,市场消费来引导。要以多元化为重点,打造企业主体链条,创造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为主体的生态企业,培育出具有品牌的农业企业,进而形成全国产业链条的企业联盟。

    峰会还就有机农业与县域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有机农业、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等议题开展主题演讲和交流。

    据了解,成都市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届有机农业论坛。蒲江县作为成都有机农业发展重点县,确立了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发展思路,在有机环境构建、有机投入品体系建立、有机规范标准制定、有机理念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