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望取消基层招引指标

13.01.2014  14:27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在此大背景下,近日,成都市两会召开期间,“不以GDP论英雄”成为众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议论的焦点话题。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就提出了《建议取消地方基层政府业绩评价中的“招商引资”指标》的提案,他认为,“以招商引资论英雄”容易引发7大问题,建议政府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位,让经济组织给相关单位打分。


招商评价政绩


易引发7大问题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家,于代松常到企业和政府调研。于代松认为:“过分关注经济发展短期绩效的的GDP崇拜,招商引资成为政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一些基层干部只好动脑筋各种应付。”于代松认为,招商引资非常重要。但是,还应该看到,一座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相关的管理制度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变化。

“政府更应该着眼于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让企业乐于在此投资。”于代松说,通过调研,他总结出:招商引资成为政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容易引发地方政府职能错位、地方行政不规范、地方之间恶性竞争、虚假政绩欺瞒蒙上级、打乱政府正常工作、因各地差距明显评价必定不公、以及招商引资成本太大等7大问题。3年前,成都市某区县水务局局长就因招商引资不力,导致该局在当地单位目标考核中名列倒数第三,这位局长被降职。

引入第三方


为政府部门打分

在提案中,于代松有两个建议:一是政府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位,靠整体环境特别是政府服务软环境和市场自身力量来招商引资;二是取消基层政府的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切实评估招商引资指标的投入产出比例。

于代松说,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的考核,应着重看其政府在长时期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比如说,硬件上,考察一个区域的基础设施环境变化情况;软件上,考察一个区域是否加强了法制建设,提振了人们对当地发展的信心。

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整个评价体系中除了上级参与评价外,还应该引入众多经济组织负责人、企业老板和企业高管来为当地政府或者相关职能部门打分,这部分评价的权重可占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