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万余户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2015年度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显示,成都市2015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48583户,比2014年增长超过三成,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同时,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较2014年实现翻番,总注册资本首次超过3万亿元,仅次于深圳,排名升至副省级城市第2位。
大众创业火热 约每10个户籍人口即有一户市场主体
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以来,成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了《企业集群登记管理办法》、《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新政。2015年9月,成都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推大众创业新热潮。
成都工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市场主体990户,新登记市场主体总计248583户,同比增长33.79%,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合计6545.93亿元(占全省新增注册资本的61.39%),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存量方面,截至2015年末,成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1247333户,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全市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累计达30511亿元,同比增长42.95%。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及商事制度改革等系列举措实施以来,成都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以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为例,该区域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278户,同比增长27.73%,‘十二五’期间,成都市场主体保持高增速。”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全市约每10个户籍人口即有1户市场主体,呈现日益明显的加速效应和集聚效益,反映在注册资本总量上,继2014年突破2万亿之后,2015年成都破3万亿大关。
万众创新领跑 科研技术类企业新登记户数最多
《报告》显示,成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在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中占比不断扩大,达2015年增量的95%(236213户)。随着成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不断推进,2015年新兴产业类别增幅明显,其中,新登记企业户数最多的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119户);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914户)和生物医药产业(2432户),三类产业新增注册资本分别达1197.58亿元、242.20亿元、152.77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尤为迅猛。其中,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类企业新登记户数最多,达11034户,全市企业名称中含有“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字样的管理公司达34家,2015年完成集群注册1059户。此外,金融业和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金融业新增注册资本总额最大(671.82亿元),旅游业的新登记户数、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幅最大(分别为38.24%和341.53%)。
数据分析显示,成都的民间投资呈持续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新增小微企业近22万户,包括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内,全市民营企业增速达21.55%,数量上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注册资本累计达16336.46亿元,撑起全市注册资本总额“半边天”。私营企业规模和投资强度大幅增长,成为成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吸纳的从业人员分别达191.3万人、155.7万人。
创业投资强度 成都进入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三
“《报告》显示,来自国内外的外来资本正加快布局成都,城市引资能力持续升位。”据成都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市新增内资企业中,市外投资人共86747名,占新投资总人数的75%;吸纳市外注册资本3635.84亿元,占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的57.17%。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7091户,投资总额超600亿美元,两项数据均稳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方阵。
2015年,外来资本对成都的投资意愿和实际注册资本额均呈稳定上升趋势。按《报告》统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去年市场主体与注册资本增量均排名第2位(仅次于深圳);市场主体总量位居第3(次于深圳、广州),超过3万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量则排名第2(仅次于深圳)。“这说明成都的创业投资强度进入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三位,市外、境外投资者对成都领先发展保持稳定预期。”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工商部门还将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新闻链接>>>
市场主体类型:
包含内资企业(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数据提取时点说明:
本次报告数据开库统计时间为2016年1月21日,报告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均按当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1∶6.55统一折算为人民币。报告中2015年期末数据提取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登记数据提取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成都工商创新注册登记模式: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指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过去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现在企业一次申请、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改革于2015年9月1日在我市提前启动,改革后凡由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受理登记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申请人只需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无须向质监部门申请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也无须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证。
企业集群注册制度:
是指多个企业以一家托管机构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企业的住所登记,并通过与该托管机构签订住所托管协议的方式,由该托管机构向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形成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注册登记模式,实质是“一址多照”政策的进一步延伸。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登记办法:
指个体工商户以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依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变更登记方式申请登记为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办法除了在进一步简化工商登记流程、登记条件、登记材料的同时,增加了税费、金融、财政等系列配套政策,增强了政策的支持力度。
“企业名称登记、经营范围登记、简易注销登记和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
成都市工商局于2015年获批四川省工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试点改革项目涉及企业名称登记、经营范围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四个项目。企业名称登记试点改革由市工商局实施,试点实施方案拟对冠以“成都”“成都市”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限制,并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登记理论创新、登记技术创新、登记流程创新,全面推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经营范围登记、简易注销登记试点由天府新区、高新区工商局实施,试点方案拟通过放宽经营范围登记限制,从而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实现简政放权;以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的企业为改革对象,通过简化、规范的注销登记制度设计,营造便利、高效、安全的企业退出机制。全程电子化登记是指依托以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法人及公民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为支撑的“全程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各类市场主体只要拥有用于网络身份认证的个人或法人银行U盾、四川CA数字证书以及工商电子营业执照,均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工商部门的网上注册登记系统,在网上进行身份注册,并通过该系统申办完成各类市场主体的新设、变更和注销,企业核名、审核、发照等各环节和股权质押等登记事项也均能实现一网全程搞定。该系统已于2015年12月3日在我市各级企业注册窗口正式上线运行。
成都工商创新支持政策: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方面:为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成都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汇总提出了包括三证合一、集群注册、个转企、企业名称登记试点改革、经营范围登记试点改革、局所联动全域通办等14条政策措施。
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方面: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道路,成都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意见》(成工商发〔2015〕19号),汇总提出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放宽集团公司名称管理限制、放宽集团公司住所登记条件、支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简化企业兼并重组登记、支持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等9项政策措施。
创新注册登记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核发“先照后证”营业执照5万余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92239份,完成“个转企”登记286户;全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累计为企业办理融资登记6118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融资1891.72亿元。
本报记者 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