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救助站投入使用 未成年人一般呆10天左右

26.07.2015  10:03

    

    7月25日,已经开始打围的成都市救助站旧址。

    7月25日上午,成都市民刘先生走到多宝寺南路1号时,发现位于这里的成都市老救助站正在打围拆迁。

    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陈星移介绍,老的救助站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为成都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了半个多世纪。其现有用地,未来将交由成都市成华区政府统一规划打造。

    而从2007年开始,成都市救助站就开始陆续搬迁,原址仅保留部分功能。直到2015年上半年,所有救助项目和人员已全部搬往新址。新站无论是面积,还是基础设施,较之老站都有了很大提升。

    老站设施简陋员工坝子里办公

    在五桂桥汽车总站对面一条新路的尽头,御风一路33号,立着一块“24小时提供救助”的标牌,这就是成都市救助站新站,距离旧址仅几分钟路程。

    对于不远处正在拆迁的老救助站,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陈星移记忆深刻。他说老救助站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为成都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了半个多世纪。

    1992年陈星移刚到站工作时,条件十分艰苦,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就在坝子里办公。由于房间不够,被救助者往往七八个人挤一个房间,还是上下铺。

    而长期以来,老站使用的是“收容站”这个如今已经难以寻觅的名字。到2003年8月1日,原成都市收容遣送站正式更名为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同年,《四川省收容遣送条例》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废止。

    新站面积宽敞儿童房充满童趣

    “跟过去相比,新站的办公环境和救助服务对象的生活场所,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陈星移说,新救助站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床位600张,分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救助区和医务、行政等功能区。

    而新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分为男女生活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床位200张。此外,还建有食堂、图书室、理发室和运动场所等设施。

    其中儿童房多为6人间,出于安全考虑,床和柜子进行了圆角处理,床单和房间内的装饰画都是卡通元素,让暂住这里的未成年人更有家的感觉。

    陈星移说,救助站里的未成年人大多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有的是走失,有的是被故意遗弃,有的是与家人关系不融洽,不敢回家。

    他们一般呆10天左右,救助站工作人员会帮忙联系其家人或给他们买回家的票,并对家人进行教育。

    街头救助继续上街寻救助对象

    新站除增加了大量的活动区域外,最大的亮点在于以社工理念来帮助受助人员,专门设立了“民工之家”、妇女维权中心、心理治疗室等。

    陈星移说,站上23名职工已取得社工职称,服务更专业化。以儿童为例,被送到救助站的儿童除得到医疗和生活上的帮助外,专业社工还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治疗以及回归安置。

    陈星移说,新救助站将延续成都市坚持10余年的街头救助工作模式,每周二、周五派人员上街进行督查,搜寻救助对象,一旦发现后将及时与当地救助站、城管、公安对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救助。(记者 王蕾 摄影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