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建购物中心全球第一 8成商场靠"吃"拉人气

01.08.2014  12:57

  去年全球新建完工购物中心面积排名前10的城市中,成都以106.6万平方米高居榜首

  7月,成都很热。在城南天府大道两旁,扎堆而建的商业项目更热。这些体量巨大的商业项目,多为“主题百货+大卖场+专卖店+餐饮店”的购物中心。

  据地产咨询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的调查报告,去年全球新建完工购物中心面积排名前10的城市中,成都以106.6万平方米的面积排名榜首。

  在电商袭掠和百货转型的背景下,成都购物中心的开发速度是否超出了消费承载力?潮水退后,会不会面临局部过剩和过度竞争的问题?

  《新城乡》杂志记者 李宇

  “”出来的购物中心

  即使到了打折季,天府大道以西,10多万平方米的苏宁生活广场还是显得有些冷清。时逢周末,偌大的购物中心内冷气十足,但消费者三三两两,人气并不旺。

  在成都,大部分购物中心通常在开业几个月后便门庭冷落。“这里也就是2011年刚开业和今年4月引入‘城市奥特莱斯’时火了一阵子,但好景不长。”一位入驻苏宁生活广场的商户坦言,眼下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而更让人瞩目的是,在天府大道与绕城高速交汇处,凭借亚洲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攒了大把人气之后的环球中心,经营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7月11日上午,记者在环球中心内的乐天百货看到,消费者的人数还不及售货员多,很多无事可做的销售人员干脆拿出了手机玩耍。“这里平时人少得数都数得过来。”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她身旁的另一位销售人员补充道:“尽管周末来的人很多,但大多是看热闹的,真正买东西的很少。

  与乐天百货的冷清不同,环球中心4楼的餐饮却很火爆。还没有到中午饭点,很多餐馆已经人满为患,慕名而来的好吃嘴们排起了队。

  在成都,以往购物、餐饮、娱乐按5:2:3布局,而这一购物中心业态经营的“黄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1:1:1联袂主演的消费模式。“成都80%以上的商场主要靠餐饮增加人气,不仅新的商业体选择主攻餐饮、拉动人气,不少老的商场也借助餐饮突破发展瓶颈。”一位业内人士把变化归因于成都购物中心竞争过于激烈,并调侃道:“成都的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

  “青春期”的烦恼

  记者走访分布于天府大道附近的购物中心时发现,人流量过小、消费力不足,是新建购物中心面对的共同困境。而英国莱芳房地产经纪公司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从去年的10.2%增加到10.5%,成都空置率仅次于沈阳,高达16.2%,远超6%的警戒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空置率如此之高的情形下,成都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还高达320万平方米,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上海,这样的规模是购物之都巴黎在建购物中心面积的20多倍。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属于发展中的正常情况。RET睿意德高级经理孙强认为,成都市场目前空置率高,开工量高,是购物中心快速发展所不可避免的环节,并将其称之为“青春期表现”。

  “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量放缓,有足够的新品牌来填充购物中心,就能逐渐降低空置率。”孙强说。

  实际上,2005年以前,成都的购物中心寥寥无几。在去年新增100多万平方米购物中心后,成都建成的城市综合体面积超过了1500万平方米,相当于每人拥有1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商业面积,仍低于1.2平方米的国际标准。“乍一看成都购物中心数量似乎过剩,但这是长期不足之后的追赶,与京沪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还有差距。”一位业内人士说。“成都之所以在这两年出现购物中心集中供应、密集面市的状况,与开发商拿地时间相近,政府规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建成有关。”上述人士认为,成都人口基数大,加之正在打造西部商贸中心,消费人群将不断扩大,购物需求也随之增加,购物中心的新增供应量将会被逐渐消化。

  十字路口的选择

  有报告显示,2014年1-5月,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3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

  尽管大多数人看好成都的购物中心,还是有人开始担忧:缓慢增长的消费承载力,能不能支撑迅速扩张的购物中心?成都会不会重蹈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购物中心大量关闭的覆辙?“未来,好的会更好,冷清的更冷清。”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副董事彭芳琪认为,定位精准将是日后购物中心的生存策略。她表示,“这是个优劣选择的问题,购物中心能否存活,取决于它的品质。

  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同意彭芳琪的观点。他认为,一个购物中心需具备选址的眼力、资金的实力、整合商家的能力和培育商圈的耐力,才能聚集人气。他以成都今年1月新开业的IFS国际金融中心为例说,这座购物中心引进了300多个国际品牌,弥补了成都奢侈品市场缺失的一部分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为成都奢侈品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品种齐全、更加便捷的高端购物中心。

  当下,购物中心除了应对同行的贴身肉搏,还要应付另一个强劲对手——电商。冉立春认为,无论信息化时代如何发展,但消费者总要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和朋友在餐馆小聚,这些都是电商无法实现的。“电商绝对不可能取代购物中心,但分流一部分消费者这是必然的。”他建议,购物中心要在自身的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好购物中心的主题服务,吸引消费者。

  进入仲夏,成都的购物中心似乎正站在十字路口,选择的方向正确了,留给其拓展的空间还是很大。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