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使命:站上改革创新最前沿

03.03.2014  12:38

  原标题: 成都新使命:站上改革创新最前沿

      昨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以《成都新使命:站在改革创新最前沿》为题,对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如何领跑、如何推进“五个转型升级”进行了详细报道。

  站在国家新一轮向西开发开放的枢纽点,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成都,新的历史方位在哪里?

  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城市病”日益严峻、“反骄破满”的意识还未有效树立……发展牵引改革、问题倒逼改革。加快“五个转型升级”,省委为成都指明了前行方向。

  肩负建强“首位城市”的发展重任,发挥在全省“五个作用”功能要求,成都市委作出郑重承诺:到2015年,在群众最期盼的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沿着新确立的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创新路线,成都深化改革正在闯新路、谱新篇。

  闯新路

  “首位城市”领跑要更有力

  下一批自贸区成都是否榜上有名?这不是猜想,而是成都新一轮改革创新决心的注解。

  继上海之后,全国23个省份将申报、对接或建设自贸区列入重点工作。“依托高新综合保税区和航空、铁路枢纽,成都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方案。”要在新一轮改革中,主动承担国家攻坚任务,抢得先发优势,成都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重重考验。

  2月27日,总投资67亿元,包括腾讯西南总部、OPPO全国第二运营中心等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新川创新科技园。截至去年底,在蓉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52家,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成都继续领跑中西部。

  梳理省委一系列战略部署,成都将“首位城市”的发展责任看得更重、托得更高:不仅要一马当先,更要发挥“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五大作用,促进“多极支撑”格局尽快形成。

  机遇和挑战同步共振——提升首位度,成都面临交通区位进一步优化和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为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拓开了空间;提升产业总体竞争力、统筹城乡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有力举措。

  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成都要进一步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大功能,重要抓手就是“五大兴市战略”。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的棋子已由此落下:去年5月,成都单项工程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二环路高架桥快速路为核心的“两快两射”路网工程建成,诞生了四川首条快速公交线路。

  被称为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北改”改出了形象,解放北路、交大路等主要出入城通道实现根本性提升,荷花池、驷马桥等批发市场实现调迁,曹家巷、通锦桥等棚户区改造赢得群众喝彩。

  去年10月,成都发布首批产业技术路线图,主题是汽车、3D打印、移动互联网等,“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材料、航空产业、食用菌等新一轮路线图正在编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出台,形成覆盖范围最广、支持力度最大的“1+10”创新驱动政策支撑体系。2013年成都高新产业产值突破了5000亿元……

  新的使命激发新的变革:成都市委审时度势,对“五大兴市战略”作出完善和提升,把“产业倍增”战略完善为“产业升级”战略,把“三圈一体”战略调整为“统筹城乡”战略,并对“五大兴市战略”的内涵进行丰富充实。四川日报记者王怀 刘莉

  谋新篇

  “五大转型升级”要更有效

  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天府新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在2014年第一次成都市委常委会上,成都确立今年要解决的“八大问题”和五大改革试点工作。

  事实上,成都要面临的挑战,是真正进入“涉险滩”的攻坚,是面对“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十字路口时的勇敢抉择。

  数据显示,成都老龄化程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人口红利正在耗竭;城市快速发展,让成都的资源要素进入“紧约束”时代,电、气基本靠外调,生态赤字更是压力重重。

  放眼全球,改革开放已成为一种“整体潮流”,省委明确指出四川已到了只有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关口,对成都更是提出“五个转型升级”的重大要求。成都因势求变,只有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在新一轮发展“接力赛”中跑出好成绩。

  2月,成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出炉。

  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健全产业高端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深化全域开放”,建立健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区域合作、强化对外交流的体制机制;围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率先落实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率先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率先形成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这份指引着成都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的行动指针,将“改革”二字深深烙在转型升级的前进道路上。

  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加强城市发展的规划引领,积极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完善卫星城体系,促进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转变,着力形成布局科学、高效畅通、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新秩序。

  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着力培育三产联动、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进城市生态转型升级,加强城市绿地、水系规划建设,合理确定城市生态空间最低比重,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机制,着力构建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坚持“大城市、细管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的科学整合和有机衔接,完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着力健全主体多元、运转顺畅、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推进城乡形态转型升级,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塑造城乡一体、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的工农城乡新关系。

  2014年,一直勇立潮头的成都,再次站到深化改革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