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局将发布隔代教育问题案例 教老人带孙子

01.06.2015  10:53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让我们送给孩子们一份真正适宜的“”的礼物……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核心提示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不少家长都会计划着给孩子送点什么?到底送什么呢?不如,送“适宜的爱”吧!

  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学前处了解到,他们花了整整1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收集对幼儿“适宜的爱”和“不适宜的爱”的真实事例。幼儿园老师踊跃来稿,其中,接近50%的案例反映的都是隔代教育的问题。一些幼儿园老师还发出了“爷爷奶奶,少爱我一点”的呼吁。

  市教育局学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遴选部分案例整理成册,并邀请一批知名幼儿专家进行指导、点评,届时将面向幼儿家长们发布。“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这才是家长送给幼儿最好的礼物。”市教育局学前处负责人说。

  到幼儿园不会吃饭

  “你帮我”成孩子口头禅

  吃水果的时间到了,鑫鑫突然哭了起来:“我不会吃,我不知道怎么吃啊!”我走过去一看,同桌小朋友的盘子里都只剩葡萄皮了,鑫鑫的盘子里还有着一颗颗吃过却又吐出来的葡萄,并一直哭着喊“帮我擦眼泪啊!怎么办!我要擦眼泪!

  “吃午饭了,鑫鑫端着饭回到座位坐下,有的孩子吃得很快,但鑫鑫的碗里却还是满满的。

  “鑫鑫,你怎么不吃饭呢?

  “这个饭太大了,我吃不了!

  “那你就用勺子舀一口放到嘴里,这样就不大了。

  “可是它太烫了!

  “你可以自己吹一吹呀。

  “可是我不会啊!”说着他又哭了起来。

  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记录下的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表现。“就这样,从早上到离园,只要涉及自己动手、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用‘不会’‘不知道’‘你帮我’来回答。”老师说。

  放学时,老师和鑫鑫妈妈进行了约谈。鑫鑫的爸妈都是上班族,孩子由爷爷奶奶“包办”。为了孩子吃饭,奶奶可以追着孩子一路跑一路喂,所以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孩子不喜欢嚼水果,爷爷就每天为孩子鲜榨果汁,所以孩子嚼不来水果;连抹眼泪儿也多是老人代劳……

  这位老师制订了这样一个作战计划:她把孩子的爷爷奶奶请到班上“一日游”。通过一天的观察,两位老人很快发现了“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么能干,进而和老师约定,从初步的吃饭、吃水果入手,到自己尝试穿衣服、穿鞋子等,坚决做到在家不包办、不代替。一学期后,鑫鑫的口头禅渐渐变成了“我来”“我自己会”,也不掉眼泪了。

  专家点评

  成都五幼园长闵艳莉表示,鑫鑫是一个典型的“隔代养育”的孩子。祖辈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困难,也影响着孩子融入集体的速度。祖辈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也不能以“隔代养育”“祖辈溺爱”来给自己开脱,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孩子幼儿园抢座位

  外婆说“让他发展得有个性一点

  “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我不能理解。”在市教育局收集对孩子“不适宜的爱”来稿中,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她甚至发出了这样的呼吁:“爷爷奶奶,少爱我一点吧!

  事情是这样的:有段时间,这位幼儿园老师有点“看不来”洋葱的外公外婆,因为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很“”:要求老师帮洋葱在吃饭前穿围衣,饭后要帮他擦嘴……而对孩子,他们则表示,他爱干什么干什么,自由发展。

  因为孩子觉得寝室有光,有声音,所以每天中午,外公外婆都会接洋葱回家,下午送来幼儿园,然后就一直在楼下等,等到下午放学,又第一个来接他。

  这天,洋葱想去坐一个他喜欢的座位,便去拉开坐在那个座位上的小朋友,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中午,老师给外婆讲了这件事。还没说完,外婆就对老师说:“不管他,他以后要出国的,让他发展得有个性一点……

  这让老师有点哭笑不得。第二天,洋葱又把全组小朋友的玩具都抢来玩。老师看到后,便对他进行了说教。结果中午睡觉后,外婆送他来幼儿园,他躲在外婆身后不出来。老师给外婆讲述了原因,外婆对老师说:“孩子嘛,让他自己去成长,不要管他。”接着又转过去对洋葱说:“去吧,姥姥在,不怕。

  专家点评

  闵艳莉说:“怎样在给予孩子自由与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让‘爱’阻碍孩子的成长!这不仅是洋葱的姥姥,也是我们应该和所有父母、祖辈们一起好好思考的问题。

  孩子上学做操画画

  爷爷奶奶追着拍照“记录成长

  幼儿园开展活动,会邀请家长参加。因很多父母忙着工作,来园的“嘉宾”一般以祖辈居多。

  一位幼儿园老师就发现,不少祖辈都喜欢用手机记录孩子的一举一动,当孩子在认真做操时,很多祖辈就会高声喊着孩子名字,提醒孩子看镜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破坏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专注性。

  这位老师谈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小天用画笔在画板上画竖线,他的认真和专注吸引着我,这时候,奶奶朝着小天喊:‘小天,转过来,看奶奶!’小天抬头看了一下奶奶,继续认真地画画,也许奶奶并没有捕捉到小天转头一瞬间的样子,于是继续喊道:‘小天,看奶奶,看奶奶!’

  “毋庸置疑,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有意义,也有价值。然而,拥有好的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在某个时刻哪个价值更大一些。”这位老师说。

  专家点评

  幼儿专家指出,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处提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方面的品质。专注力正是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之一。它决定了孩子现在和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质量。其实,爷爷奶奶在一旁悄悄拍摄下孩子参与活动的神情和动作,也许能更真实地记录孩子成长!

  “隔代教育”面面观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现实。我们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以免教育差异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

  一项数据

  不能忽视 触目惊心

  全国约有一半儿童接受隔代教育

  全国范围内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一比例更高。

  “隔代教养”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为数众多的儿童成长、发育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生成长轨迹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新华社)

  孩子心声

  那么真实 令人酸楚

  隔代教育难免 不能再牺牲娃娃心理健康

  “我特别期待假期。尽管在他们那里,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待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但能闻到爸爸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这是重庆大山深处奉节县留守女童黄燕菲的日记。

  去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约2100万人,他们多由祖辈照顾,接受着隔代教育。缺少父母陪伴,并非农村“留守儿童”专属,不少城市儿童的父母就在“身边”,却没时间一起吃饭。重庆某重点小学学生刘乐(化名)因父母经常出差,跟爷爷奶奶住,“妈妈只知道送礼物,其实我只想她陪我玩一整天。

  当下中国,众多父母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和就学条件,不惜牺牲亲子的宝贵时间,有的出门打工让孩子留守在老家,有的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养。他们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父母的爱与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最核心的资源。父母能不能少出差、多陪伴?那些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其实道出了为人父母的核心责任和家庭教育的真谛。

  专家指出,当孩子0至18岁时,教育和陪伴孩子长大成人是父母第一责任。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不少年轻父母在网上吐槽“孩子被爷爷奶奶带了之后,一夜从乖巧时尚的‘林志玲”变成充满泥土芬芳的‘贾玲’”时,也许也该好好想想,我们也是不是该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如果暂时牺牲了教养子女的时间,但绝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儿童首要需关注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专家关福琴说,祖辈对孩子多表现为过度疼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能宽容孩子的天性,孩子精神环境极大宽松,没有压力,极度自由,为他们提供了模仿、探索的机会。但从心理发展方面,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所以应加强对父母教育责任的教育和对祖辈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幼儿的父母要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使孩子快乐、幸福成长。(新华社)

  有此一说

  虽然冰冷 发人思考

  英国调查发现:隔代教育不如将孩子送托儿所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最新调查发现,隔代教育方式不如将孩子送到托儿所,因为上托儿所的孩子更能适应集体生活。这项调查的对象是2000年至2001年在英国出生的4800名孩子,比较了在婴幼儿时期上托儿所和由爷爷奶奶带的两种不同环境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影响。调查发现,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虽然语言能力可能比较强,但老一辈的人却无法提供婴幼儿需要的其他教育和社会交流环境。同样是3岁儿童,婴幼儿时期就被送到托儿所的孩子比那些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更能适应集体环境,也更懂得如何和其他同龄孩子相处交流。(新华社)

  新闻链接

  儿童玩具抽检

  弹射类玩具安全引关注

  成都商报讯(记者 李秀明)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成都市工商局的叔叔阿姨们也给小朋友们送了份礼物:他们日前对武侯区、锦江区、龙泉驿区、彭州市、邛崃市、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荷花池批发市场等区域内的商场超市、专业市场销售的儿童玩具进行了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本次抽检的儿童玩具部分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蓄能弹射玩具的要求、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可预见的合理滥用。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工商部门已责令经营者下架退市不合格商品,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