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改革要打破西部宿命

13.01.2014  14:30
核心提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有三方面考量:大势推动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群众期盼改革。
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唐川平主持 葛红林于伟等出席

  【核心提要】

  全面深化改革——

  “为何要改?”

  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有三方面考量:大势推动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群众期盼改革。抓住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

  “改些什么?”

  总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总体构想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助推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为主方向牵引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重点是:第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第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领域重点改革;第三,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第四,以“流程再造”为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五,以“先行先试”为导向,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第六,以“制度完善”为基础,切实抓好民生领域改革。

  “怎样去改?”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推动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的关系。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2日讯(张魁勇 华露艳 记者 侯青伶 代朗 漆奇 杜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2日上午在金牛宾馆闭幕。

  闭幕大会应到委员638人,实到609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

  闭幕大会的执行主席唐川平、徐季桢、侯一平、金嘉祥、李铀、戴晓雁、杨小英、付毅、罗霞、颜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

  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在闭幕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是在成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各位委员紧扣中心、围绕大局,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履职意识。这是一次发扬民主、增进团结的大会,是一次同心奋进、共谋发展的大会,对于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新初说,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融入大局、主动作为,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为促进成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大家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黄新初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一座城市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也总有紧要的几步。当前,成都发展的航船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必须攻坚破难、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党全国上下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谋划启动新一轮改革。面对新形势,成都怎么办?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前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黄新初从“为何要改”、“改些什么”、“怎样去改”三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

  黄新初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的整体潮流,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具体到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大势推动改革。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有两个方面需要牢牢把握:一个发展大势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另一个发展大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正处于从东部率先发展的“第一个大局”向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第二个大局”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成都作为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通过挖掘改革潜力、释放改革红利,有望像当年深圳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第一个大局”那样,成为支撑和引领“第二个大局”的支点城市、龙头城市。二是问题倒逼改革。35年来,成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当前成都市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方面面临的制约愈发明显,已经进入资源要素“紧约束”时代,生产成本上升和承载能力受限的“双重挤压”,倒逼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三是群众期盼改革。改革为民、改革利民,是贯穿过去35年改革实践的一条鲜明主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面对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黄新初说,研判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抓住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失去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失去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失去民生改善的坚实支撑,归根结底将失去现代化国际化的美好未来。

  黄新初强调,成都新一轮改革“改些什么”,事关改革的努力方向,事关改革的奋斗目标,也体现着改革的胆识和气魄。总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具体推进中,将坚持“发展牵引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的逻辑,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改革的题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黄新初强调,当前,成都市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时期,各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构想,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助推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为主方向牵引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体工作将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着眼“产业提质”,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来提升发展质量,通过创新驱动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政策推动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二是着眼“城市优化”,坚持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承载能力、带动效应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群。三是着眼“城乡统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发展,着力塑造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工农城乡新关系。四是着眼“全域开放”,以产业开放、市场开放、合作开放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领域和市域空间的全面开放,加快成为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之地。五是着眼“治理转型”,大力推进法治成都、平安成都建设,坚持用民主和法治方式处理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规范社会架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这些发展构想和思路,体现了成都市委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最新研判和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谋划。我们将以之为牵引,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第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一是打破“西部宿命”。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客观上存在改革开放的区位劣势。但只要我们消除封闭保守的内陆心态,放下先天不足的思想包袱,敞开大门、主动出击,敢与高的比、敢与强的争,满怀热忱、满怀执着地抓改革、促开放,完全可以在各地竞相改革开放的格局中闯出一片天地。二是克服“求稳心态”。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怕变、怕乱、怕错、怕险都将一事无成。要大力弘扬敢为全国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最强音,大胆去闯、放手去干,不断推动成都市改革开放事业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拓展。三是挣脱“惯性束缚”。改革开放需要破旧立新,要引导党员干部敏锐把握国内外发展新情况、新变化,找准改革开放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症结,努力运用新思维、新办法、新机制,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

  第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领域重点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这是发展铁律所定,也是发展大势所趋。当前,成都市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符合工业化中后期特征的“倒金字塔”形态,但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下一步,将突出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高端化的产业发展取向。要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着力构建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二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选择有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非禁即入、有障必纠”的原则,在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体系上拿出突破性举措,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三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土地、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准入机制、落后产业有序退出机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将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二是发挥政府的创新主导作用,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平台共享,加大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依托高新区、天府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

  第四,以“流程再造”为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抓好两项改革:一是加快行政流程再造,以群众满意为取向,在理清各种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缩短循环时间,规范运行程序,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化。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应简尽简、能放则放”原则,进一步精简行政管理权限,加快构建透明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以“先行先试”为导向,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我们将进一步打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张“牌”,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全面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切实保障农民分享集体资产的权益。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以“制度完善”为基础,切实抓好民生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需要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又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推动和保障。我们将着力完善三方面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住房保障。二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改革。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黄新初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具体而言,主要是处理五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推动的关系。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一轮改革,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诉求彼此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我们将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呼声,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广泛凝聚改革共识。但新一轮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将在众说纷芸中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回顾35年的改革历程,许多重点改革都遵循着从局部到全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步骤。我们将把调整产业结构、精简行政审批、推进科技创新等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下好这些关键“棋子”,推动成都全市改革“棋局”步步为“赢”。

  三是正确处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成都将参照中央和省上的做法,研究成立改革领导机构,抓紧出台成都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统筹推动。对暂时看不准或条件不成熟的改革,我们将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走一步看一步,一点一点摸索,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确保改革健康有序推进。

  四是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尤其是当前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我们将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只要看好了、认准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改革中将强化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重点是要坚守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底线,在改革时机、重点、力度等选择上,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经济安全,形成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

  五是正确处理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的关系。回望35年的改革历程,每一次的改革突破无不来自广大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新一轮改革,我们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做到谋划改革汲取群众智慧、推进改革凝聚各方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改革力量挖掘和释放出来。同时,我们也将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满腔热情地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群众普遍受益的过程。

  黄新初指出,回望过去,成都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全市历届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团结拼搏、同心协力;展望未来,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更加需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风雨同舟、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总体部署,把“宣传改革、服务改革、助推改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鲜明主线,多建睿智之言,多干务实之事,为新一轮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做倡导改革的“宣传员”。希望大家在系统学习、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最新谋划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场合,广泛开展宣讲工作,把社会各界的思想行动有效统一起来。二是做谋划改革的“参谋官”。希望大家充分发挥“智力密集、思维活跃”的突出优势,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宏大命题,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频度的资政议政活动,为成都市科学谋划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三是做促进改革的“监督员”。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加强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紧紧围绕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科学确立政治协商的主题、民主监督的目标和参政议政的方位,采取工作视察、专题调研、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助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做保障改革的“协调员”。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触角深入、渠道畅通”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敏锐把握民生脉动,及时反映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同时,要紧扣社会热点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做好安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成都新一轮改革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

  黄新初强调,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希望各级政协领导班子高举旗帜、服务大局,认真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希望全市各级政协机关进一步抓好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黄新初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全市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政协工作汇报,专门研究政协工作,切实做好组织、物质和制度保障,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成都市人民政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改革的实践波澜壮阔。”黄新初强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并肩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唐川平在主持中说,黄新初书记围绕全面推进成都市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阐述了不断开创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的总体构想、目标任务、改革重点和基本遵循,同时,对切实发挥政协积极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黄新初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发挥优势、认真履职,主动融入全市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大力营造改革环境,广泛凝聚拥护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推动实施改革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切实发挥“宣传员”、“参谋官”、“监督员”、“协调员”的作用,全力助推成都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干得最主动、抓得最务实,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唐川平说,成都改革宏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成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同心协力、主动作为,为成都市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而共同奋斗!

  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成都警备区的领导同志:邓修明、李昆学、孙平、赵小维、敬刚、刘超、黄建发、白刚、王忠林、陈建辉、刘仆、赵苗、竹中强、胡元坤、侯雄飞、李建、敖锡贵、孙传敏、李小新、仰协、傅勇林、谢瑞武、苟正礼、田蓉、刘守成、杨伟、黄平、牛敏、王波、张明。

  在蓉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代表,成都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成都市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企业负责人,成都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负责人,部分成都市政府参事列席会议。

  应邀参加闭幕大会的还有台湾同胞代表、公民旁听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