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出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28.08.2014  10:52
核心提示:成都市已经将部分细化出来的项目在两个试点区域推出,其中,成都高新区已正式对外公布了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总结推出的多项海关监管服务政策也有8项在高新综合保税区先行实施。       成都部分区域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的进展如何?昨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成都市部分区域结合四川实际,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包括“建设开放透明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四大方面共17个项目的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成都市也推出了包括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一报一审”通关模式改革和“区间接转,自主运输”等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工作。       在投资管理制度上,借鉴学习了包括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商事登记制度3项内容。其中创新商事登记制度主要体现为实施“先照后证”,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限制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同时,推行一窗办理许可决定和证照,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和部分事务网上办理。       在贸易监管制度上,借鉴学习了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更加便捷的海关监管制度和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等4项内容。其中,积极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重点是推动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商品展示销售中心等六个中心的建设。       在金融制度上,学习借鉴了包括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简化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制度、推进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汇制度改革等6个方面。       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上,主要学习借鉴了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建立反垄断审查制度、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制度以及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四个方面。       “此次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借鉴投资、贸易等便捷化制度,我们首先将具体实施区域放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高新、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 (B型)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总面积达到8.77平方公里,待条件成熟后再向更大范围推广。”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       成都市已经将部分细化出来的项目在两个试点区域推出,其中,成都高新区已正式对外公布了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总结推出的多项海关监管服务政策也有8项在高新综合保税区先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