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低龄志愿服务模式 让老人帮助更老的人
成都探索低龄老年人志愿服务模式
让老人帮助更老的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55岁以上注册志愿者达2万余人
本报成都3月11日电(记者 张忠)家住成都市石羊街道三元社区的李兴惠今年86岁,独居的她很少与外界接触,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4年前,几位助老“小姐妹”的到来,让她的家里又有了欢声笑语。给李兴惠带来欢乐的是三元社区“夕阳在线”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事情缘于李兴惠老人一次生病住院,“那阵子,我们每天轮流照顾她,包括来回接送、送饭喂饭、打水、洗衣服等”,今年61岁的志愿者胡素芬说,李兴惠出院后,志愿者们依旧延续服务,除了每月一次的大扫除和心理疏导外,每天都有志愿者看望李兴惠,包揽了她家的生活杂事。
胡素芬说,三元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有60多人,除了重点照顾李兴惠和另一位聋哑老人外,还照看社区里113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让每一位老人都不落单,给他们贴心的关怀。”
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志愿者,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有时间、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与高龄老人交流也更顺畅。根据这一特点,成都探索培育低龄老年志愿者组织,服务高龄“空巢老人”,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应急救助、心理抚慰、陪护就医、家政援助等。市文明办出台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提出,就近就熟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招募社区志愿者,开展“定向结对”为主的志愿服务。
如今,“年轻的老人”帮助更老的人,已成为成都志愿服务的一道独特风景。全市55岁以上注册志愿者已达2万余人,中心城区400多个社区有了老年志愿服务队。
为帮助志愿者提高服务水平,去年12月底,晋阳路社区启动老年陪伴类志愿者专业培训,来自成都大学和成都护理学院的老师,以情景演绎的方式,对志愿者做了礼仪和服务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培训活动将滚动开班,逐步提高覆盖面。
成都市一些社区还探索了“时间银行”的培训招募方式,赋予老年志愿服务“互助”内涵,引导、鼓励更多的低龄老年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在黉门街社区、晋阳路社区开展的敬老助老服务项目中,低龄老人志愿者可将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入,将来一旦本人或亲人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换取相应的专业志愿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56岁的志愿者张瑞勤退休不久,对“时间银行”十分赞赏:“这样的助老互助服务益人益己,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可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