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拟定五环内人口密度目标:每平方公里减少2200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蒋君芳)成都期望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将“中优”区域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km2调减为1.36万人/km2,每平方公里拟减少2200人——7月17日,成都市规划局就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方案》显示,成都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总面积共1264平方公里。涉及“11+2”的区域结构,“11 ”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部区域及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部分区域,“2”包括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区域。
“中优”区域按照形态分区分为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建设强度受严格管控;一般地区指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
容积率过高是导致交通拥堵、城市形态较差、特色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成都将借鉴天津、上海的规划管理,降低人口密度、开发强度等,在“中优”区域的不同形态内执行不同的容积率要求。以住宅容积率为例,核心区最高容积率为2.5,一般地区为2.0,特别地区为1.5。
同时,“中优”区域内,城市建筑尺度将受到管控。如,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50米以外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其目的是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产业层次方面,“中优”区域主要承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等几大功能。该区域内的一般性制造业、一般仓储、物流(配送站除外)将逐步调迁,禁止在该区域内新增布局低端性生产性工业。据了解,近期成都将主要针对绕城以内区域进行调迁。
注入新产业,将是实现“中优”产业层次提高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成都将在该区域内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发展区域性功能总部。
为了提高城市品质,成都将进一步提高“中优”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绿地”将是成都提高“中优”区域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成都将充分利用大型公园绿地,在满足《公园设计规范》的情况下,配置公园配套用房及文化、体育、青少年教育、科技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对难以独立成宗开发的零星用地及边角余料,主要作为开敞空间和绿地使用;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增加一批有特色的绿化开敞空间,并增设景观休闲设施,记录成都符号,留住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