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拟划城市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700万内

21.04.2014  10:09

   专家献计

  成都特色

  “城市设计,不仅要有科学家的脑,还要有人文学家的心和艺术家的眼。衡量城市成功的标准,要做基本功,而不是标志性建筑,切勿本末倒置。

  ———在新加坡有“规划之父”之称的原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刘太格

  “不仅仅是规划宽窄巷子、锦里这样的历史文化街道,还可以建设一批温情怀旧的城市区间,比如玉林小区。休闲、舒适本来也是成都的城市特色之一。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

  “这个环(指环城生态区)不能只建设成人们走一走、看一看的公园,它还应该是一个休闲和娱乐、景观和艺术、历史和文化结合的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光中

  昨日,包括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原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刘太格等在内的众多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齐聚成都,为成都城市转型升级规划“把脉”。

  根据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前期规划调查研究数据,成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四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规划局拟通过降低城市建设密度和强度,将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700万以内。为提高住区公共服务水平,成都市还在中心城区规划了170个社区综合体,计划到2016年全部建成。

  A

   城镇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

   成都应对

  中心城区拟降低

  建设密度和强度

  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700万以内,人口密度控制在1万人/平方公里左右

  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增长边界,推动成都从“摊大饼”向组团发展转变、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转变

  通过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向外延伸和工业商贸产业的转移,来促进卫星城的发展,逐步疏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

  “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呈现连片发展态势。”在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城镇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是成都目前面临的第一问题。

  以中心城区为例,正呈现出单中心聚集发展态势,人口密度过大,环境品质面临挑战,城市病日益突出。

  他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市规划局拟订了三条主要对策。

  首先是控制中心城规模,规定城市增长边界。据介绍,中心城区将通过降低城市建设密度和强度,把人口规模控制在700万以内,人口密度控制在1万人/平方公里左右。“严格控制增长边界,推动成都从‘摊大饼’向组团发展转变、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转变。

  第二是大力发展卫星城,“构建由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核组成的1个特大中心城市、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169个特色镇,约2800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他说,可通过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向外延伸和工业商贸产业的转移,来促进卫星城的发展,以达到逐步疏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的目的。

  第三是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形成双核共兴的城市格局。

   B

   城市特色 逐步消亡

  城市“历史风貌”已经所剩无几。城市空间形态缺乏层次

   成都应对

  保护历史遗存

  延伸城市记忆

  重点打造了宽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和水井坊四个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出青羊宫片区、少城片区等一批特色风貌区,建设驷马桥、红楼、红星路35号等文化特色建筑

  重要区域内的所有地块出让前,将审定的城市设计、地块规划方案中的相关形态控制要求纳入土地拍卖条件

  针对特别重要地段,可带方案进行土地出让

  “目前,成都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古城格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十年来以旧城区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城市‘历史风貌’已经所剩无几。城市空间形态也缺乏层次,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不佳。”该负责人说,一言以蔽之,便是“城市特色正在逐步消亡”。

  为保护展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遗存,延伸城市记忆,成都确定了宽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和水井坊这四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重点打造。

  据了解,目前,文殊院和宽窄巷子的打造已按规划实施,大慈寺和水井坊正在实施中。

  成都市还对老旧院落进行改造,规划出青羊宫片区、少城片区等一批能彰显成都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区,建设驷马桥、红楼、红星路35号等一批“文化地标”,以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

  完善提升城市形态,划定重要区域,大力开展城市设计,也是市规划局拟订的对策之一。该负责人还介绍说,“重要区域内的所有地块出让前,均须编制城市设计或地块规划,并将审定的城市设计、地块规划方案中的相关形态控制要求纳入土地拍卖条件。针对特别重要地段,可带方案进行土地出让。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