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把创新内化为新动力 推动“万亿级”城市转型前行

04.05.2015  10:09
   编者按

  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国家层面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四川将如何搭建平台、创新政策、开展活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活力?

  “成都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也顺利获得了千万级A轮投资。”4月28日,在成都市举行的“创业天府·菁蓉训练营”第二场活动上,四川塔奇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江文宏分享自己的“蓉漂”经历。

  成都创业者的感触,将随着成都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而进一步“升温”——继年初开启“菁蓉汇”城市创业品牌活动之后,5月初,该市还将发布《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全面勾勒未来十年“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发展蓝图。“创业成都”正把创新内化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推动这座“万亿级”城市转型前行。

   蓉漂”创业 彰显城市活力

  江文宏的故事,不是个案。

  2014年7月,抹茶美妆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人人快递网”平台日订单量最高突破50万单,平台日货物交易价值突破1.5亿元……创业成功的“蓉漂”故事,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更大范围内激励着万众创业。

  在成都市决策层看来,“蓉漂”不是简单的创业者个人状态描述,而有更深内涵:为创业者创造成功机会,为城市创造创业活力。“我们要把成都打造成这样一座城市: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我们的创业者、大学生,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等待创业机会。

  成都,从来不乏创新创业的因子。

  “如果选三个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创业家》杂志社董事长牛文文以移动互联网举例,“做移动互联网创业和投资的人,如果不来成都一定是残缺的。

  成都同时又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基础。“教育优势上有53所大学,7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生有28万;科技优势上,重点学科有60个,位居全国第四,创业载体有84个;第三就是宜居宜业的优势,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表示。

  正鉴于此,成都以创新之力,撬动万众创业。

  今年2月8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启动,向全球发出邀约:创业天府,圆梦成都。

  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为活动“站台”。首场“菁蓉汇”就引来高校校长“抢话筒”;第二场则出现了投资者们激烈“抢单”画面……

   创新企业群体正在涌现

  每一分钟,就有2000瓶(袋)大输液产品下线;每一天,280万瓶(袋)输液产品从新都区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这是国内输液行业“大佬”科伦药业的节奏。

  这一节奏的战略起点,在于科伦药业的“三发驱动”,而创新能力建设,是其中的最后一个闭环。

  早在2011年,科伦药业就以110万元年薪,引进国内知名科学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对研发的投入,从不过1000多万元一跃为每年超过4亿元,随着北京、上海研发中心的成立,研发资源被空前整合。

  目前,包括优秀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在内,科伦正全力进军“高技术内涵”药物。公司的数据库中,已有在研A类项目231个。

  去年,科伦的创新步伐,更是被赋予“二次创业”的意义:构建集药品集中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医疗机构销售网络,电子商务交易额200亿元,再次震动业界。

  而科伦的创新故事,在成都并不陌生。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群体正在成都蓬勃涌现,成为最活跃的创新因子。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创业团队带头人名叫李进。该公司聚集了包含14名博士在内的科研团队86人,建成10亿级规模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具有约30种生物靶标的筛选能力,而目前国外能够提供该项技术的公司也仅有3家。

  过去两年中,位于郫县的四川金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跨越式腾飞,得益于“创新、创优、创效”的理念,先后取得41项专利授权,11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创新成都、创业成都”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个个微观主体的实践中达成共识。

   一座城市的转型出发点

  如今,“创新创业”这一热词,在成都不断发酵。

  1月18日,力促省校地联系机制建立,加快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全省首个省市共建高校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在蓉投用。此前,科技部调研组深入调研成都科技创新工作,其核心主题,则是深入成都高新区,系统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新创业,对成都意味着什么?从全国来看,四川要做西部大开发领头羊;从全省来看,成都是首位城市、核心增长极。而成都要有新作为,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新常态下再出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161”总体部署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从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成都十条”到支持企业创新的“企业14条”,再到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去年以来,成都推进创新创业的重大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酝酿已久的“成都十条”发布,围绕成果处置、转移转化及校地共建实体等方面提出推动措施,着力打通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激活产学研活力和成果就地转化。

  仅仅百余天后,2014年12月17日,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座谈会机制启动运行。

  各类科技孵化载体破茧而出。目前,成都初步建成电子科大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等11个载体,天府新区西南交大研究院等6个在建载体项目正顺利推进,9个拟建载体项目正积极筹划。

  成都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领先中西部城市,近年来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在副省级城市中居于第一方阵,2014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

  2月8日,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启动当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两步走”战略也同期发布。

  这个城市,将诞生更多机遇:即将正式发布的《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将从载体建设、力量培育、金融政策配套等多方面,对成都创新创业做系统部署。

  而行动计划第二阶段“路线图”,时间轴远瞻到10年之后。到2025年,成都力争成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创新之都。(记者 张彧希 张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