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消防支队参加全省成都战区地震救援跨区域应急救援拉动演习收获佳绩

04.04.2015  09:52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3日报道:

  3月31日上午8时10分,眉山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总队指挥中心地震拉动实战演练调度: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发生地震,大量房屋垮塌,有群众被困,请迅速增援。 

  快速响应快速集结

  接到命令后,支队迅速启动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地震轻型搜救队迅速集结。支队长董绍棠率全勤指挥部坐镇指挥中心,司令部参谋长冉轶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作战通讯、宣传鼓动、后勤保障、协调联络4个保障组成立。搜救队涵盖探测、破拆、营救、医疗、保障、通信、信息、预备8个小组和1名建筑结构专家。8时30分,7台救援车辆,41名消防官兵集结完毕,迅速驰援灾区。 

  克服困难打响头仗

  11时,搜救队安全抵达1号集结点,面临“徒步挺进”科目。该科目模拟震后道路受损,车辆无法机动,搜救队自带携行装备和给养成建制向震中挺进。全程约4公里,含土路、公路、河滩、沟壑等多种路段。救援队始终在装备装卸、固定、运送、行进过程中保持队形、保持通信,及时士气鼓舞、组织休息,定点设立安全观察哨,顺利通过了急难险阻路段。在公路急行路段,搜救队首尾均设置了安全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队员充分利用便携式运输装备,或扛或推或拉,尽可能提升行进速度。在河滩、涉水、沟壑等路段,搜救队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将所有救援设备分解到每个单兵身上,利用单杠梯、木条、绳索等搭建便桥、绳桥,保护队员过河、上坡,并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哨进行安全监控,使队伍整体较快推进。经过队员们共同努力,搜救队以4小时38分的成绩获得该科目第二名,打响了演习头仗。 

  探测搜寻屡创佳绩

  雷达探测定位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科目,特别是又在夜间,增加了探测定位难度。搜救队员克服心理压力,沉着应对,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认真仔细地操作手中的雷达探测仪扫描每一寸空间,准确的定位“被困者”位置。经过官兵们的共同努力,成功完成探测任务,荣获第一名。在夜间搜寻科目中,没有任何信息,凭着科学指挥和丰富经验,10名搜救队员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成功搜寻到第一只兔子,随后又连续搜寻到两只,成为唯一一支成功搜寻到前三只兔子的队伍。最终,眉山支队搜救队以5只兔子的总数取得该科目的第二名。 

  垮塌救援废墟救生

  4月1日清晨6点30分,熟睡中的搜救队全体官兵在一声哨响中瞬间醒来,虽然头一天因徒步行军带来的疲劳尚未褪去,虽然还想继续休息,但全体队员还是快速整理睡袋,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洗漱,准备今天所用器材,一刻都没有停歇,因为8点整将开展垮塌现场综合救援科目的操作。 

  7时30分,搜救队全体队员吃完早餐后迅速携带齐器材装备赶赴结合点,并按前线指挥部命令前往垮塌现场3号点开展垮塌现场综合救援科目的现场操作。在战斗展开后,全体队员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分配成不同组别分别担任测量、危险性评估、制作木梯,搬运器材装备等等,各项作战任务快速有序进行。 

  垮塌现场综合救援科目要求队员完成现场评估、制作木梯上三楼、自制支撑巩固楼顶、破拆楼顶预制板到五楼将被困者救出,全员撤出到指定地点方算科目结束。经过3小时53分的艰苦奋战,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救出被困者,并安全撤离到安全地带,荣获第二名。 

  11时40分,支队轻型搜救队成功救出垮塌现场被困人员后,又迅速收整队伍向第二科目废墟救生科目场地出发,在考核组组织学习操作规程后。12时许,战斗正式打响,支队救援队员在困难面前沉着面对,克服高强度作战带来的疲劳和炎热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振奋精神,充分发挥眉山铁军精神,确保战斗有序进行。 

  废墟救生,要求全体队员在2小时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器材装备的灵活运用,将被困废墟内的人员救出险境。在救援行动中,全体队员相互配合,利用液压顶杆和辅助材料木方,在50分钟的时间里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险境,圆满完成废墟救生科目。 

  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战斗,眉山支队轻型搜救队的全体官兵充分发扬铁军风采,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始终抱着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此次拉练中与兄弟支队同台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受到总队领导的多次赞扬和肯定,总队长刘赋德在会见参谋长冉轶时赞扬到“你们的队伍带得不错”。总队首长的褒奖,使全体官兵精神振奋,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眉山铁军本色,敢于叫响小支队也有大作为的响亮口号,在新的征程中奋发勇为、再添佳绩,为保卫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贡献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四川台记者漆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