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急救拟发展航空救援 首个医院停机坪年底投用

16.04.2015  23:19

    高速路上多车连环相撞,现场交通乱作一团,等待救援的伤者痛得满头大汗……“轰隆轰隆”响起的直升机螺旋桨盘旋声,成为解除焦躁情绪的终结者——这样的场景,未来将在成都成为现实。

    昨(15)日,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成都试点工作坊主题活动,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举行。记者从活动上获悉,预计成都今年内将出台《救灾志愿者管理办法》,未来3-5年内发展航空救援。航空救援可能成为成都应急救援的一个新方向。

     航空救援 成都尚处空白

    2013年,成都成为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试点城市,开展为期两年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及“社区应急能力建设”试点工作。市卫计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处长刘益民说,通过合作项目,欧洲专家已对成都100多位志愿者展开专项培训;未来这部分人将作为培训师对其他志愿者进行培训。相关部门正在制订《救灾志愿者管理办法》并计划年内出台,从而帮助志愿者在大型突发事件中更为科学地发挥作用。另外,去年成都10个社区已率先通过试点项目,进行应急能力建设,今年试点社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42个。

    刘益民说,欧洲很多国家和中国部分先进地区已有成熟的航空救援,而这对成都急救来说尚属空白,“不过从实际需求来看,航空救援必然成为发展方向,可能需要3-5年时间。

     航空救援 转运速度占优

    对于航空救援模式,成都部分医疗机构已经看到其发展前景,有的甚至提前作了规划。例如,成都军区总医院新大楼停机坪就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这家医院将成为成都地区首家拥有楼顶停机坪的医院。该院院长高国民表示,直升机转运患者伤员速度、数量上都占优势,平均速度快过救护车3倍,一次性转运伤病员多4倍;安全性方面,对于手腿骨折、腰椎受伤等伤患,直升机能更好地避免转运途中遭遇二次伤害。

    “一些地面交通的尴尬,确实容易延误救援时间,新的急救方式有它发展的必要性。”市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项涛举例说,高速路一旦发生大型车祸,救护车很难到达现场,如果用直升机转运伤员,那就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航空救援的现实需求,两年前,市三医院就启动了相应的发展计划。除人员培训建立了救援小分队外,还进行了包括适用于这种救援方式的设备配置,例如适合机舱空间的担架等。

     航空救援 日常养护很贵

    毋庸讳言,航空救援在一定状况下优势明显,但真正启用仍存有难点。“人员和设备配备比较容易解决,关键是场地和飞机的日常养护。”项涛说,目前航空救援需求量相对较少,难以维系对场地和飞机的养护花费。鉴于此,该院首先考虑与一些民用航空公司展开合作,并计划在今年进行首次航空救援演练。“不过航线的申报和停机坪点位选择比较麻烦。”项涛说,按照规定,非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这类民用飞机不能擅自进入市区范围,“只有进一步协调,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 李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