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国际大都市 轨道交通须大发展

06.01.2016  19:28

  2015年12月26日,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首发车载客开跑,至此,成都地铁投入运营的换乘车站增加至3个,网络化运营时代正式开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人流涌入大城市,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挑战,唯有建设地铁是破解之道。纵观国际大都市,蛛网密布般的地铁线路已成为最靓丽的交通风景线,世界上首条地铁是1863年英国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中国首条地铁是1971年开通的北京地铁,已比伦敦晚108年、比巴黎晚71年、比东京晚44年,上海地铁 1993年开通,但目前北京地铁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网络。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800万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铁,地铁担负了该市客运总量的44%,东京地铁的营运里程和客运量与莫斯科地铁十分接近,巴黎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客运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地铁线路总长约230公里,地铁客运量约600万人次。纽约的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居世界第五(其中地铁线路约370公里),日客运总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占该市各种交通工具运量的60%,香港地铁总长约220公里,它的日客运量高达540万人次。

  据《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有22个,运营里程约2700km,稳居世界第一位。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将超过8500公里(不含有轨电车和市域轨道),扣除已开通运营线路,平均每年开通运营里程约900公里,到2020年,全国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40个左右,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3-4万亿元。

  以成都地铁为例,最近五年来,成都地铁建设加快提速,同时在建里程从30公里增长到即将突破200公里;从单线运营18.5公里到三线运营88公里;日均客运量从14万乘次涨至100万乘次左右,最高单日客流纪录突破122万乘次,累计安全运送乘客将超过10亿人次,成都俨然成为了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全国又一个承载大客流强度的地铁系统。从2010年地铁1号线开通,5年来,成都地铁成功经历了数次大客流考验,包括历年糖酒会、春运、国庆等,实现地铁安全运营1900多天。成都地铁运营历经多次运营图优化,最小行车间距由10分钟逐渐缩短到目前的2分50秒。

  地铁的首要功能是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出行质量,如果说“爱生活,爱地铁”的口号让地铁给了“地铁人”一个精神后花园,而“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经济定律又让地铁走向推动地铁沿线经济带的所在和引线,地铁沿线正在成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它代表着密集的人流、代表着高昂的租金、代表着物业的升值、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大城市的地下都构筑起一个上下数层、四通八达的地铁商业网,地铁开到哪里,经济的血脉就流到哪里。上海、南京等地主要依托地铁站口,利用地铁带来的人流量,形成特色鲜明的地铁站口经济商圈。

  再以成都地铁为例,1号线南延线的开通,不但大大缩短和城区之间的距离,也极大提高了城南的居住价值,轨道沿线的商业、文化等配套更加完善,天府新区地铁沿线及周边地区的住房价格应声大涨,龙泉板块因受到2号线东延线刺激,如今正发生着腾笼换鸟的巨变,在轨道交通进入以前,龙泉发展一直不愠不火,尤其是商业部分严重缺乏,而这一情况,在龙泉引入轨道交通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从其规划就可见端倪,目前驿都大道到世纪广场已经密布了多个城市综合体。

  此外,地铁还是一项绿色、环保、节能的交通产品,完全符合未来“绿色发展”的理念,可以说,地铁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成都地铁线路不但会全面覆盖成都主城区,还将延伸至二、三圈层区(市)县,每年投运两条地铁线路,尽快“连线成网”,到2020年,成都地铁通车里程有望达到500公里,从而让市民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实际上,成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与“北上广深”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和市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属于典型的“追赶型建设”。因此,在未来,成都还十分有待于将“交通先行”战略持续引向深入。根据最新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线网客流量将会达到900万乘次,那时成都将全面进入地铁网络时代。随着路网线成型,轨道交通不但会深入改变广大成都市民的的生活,改变地铁所到之处的商业价值,也将为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注入强大动力!(王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