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国家级自创区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09.03.2015  10:23

  有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有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把宜居成都打造成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支持成都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以高新区为主体,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成都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也有利于成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增添强劲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成都必须要把握住的一次发展机遇。

  要理解这句话,先要从历史说起。我们国家从1988年就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基础上,到了2008年12月,国家又正式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纳入示范区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关村。中关村得到这一“金字招牌”之后,获得了在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核定间接费用、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的权力,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批复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等七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示范区都因此而得到了长足发展的动力。不过,打开地图你会发现,这些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西部可不可以有?成都有没有条件上?这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白无误地说:“增设”。换言之,西部可以有。现在需要清楚的是成都有没有条件上?

  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城市科技竞争力非常强。

  成都的高新区早在199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成都高新区更是被科技部确定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六家试点园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已经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速度优势和高端优势。可以说,成都高新区具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条件。

  去年9月份,四川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等,从各个方面加速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进程。

  如果成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会有哪些作为呢?成都高新区建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是努力打造新兴的国际创新创业中心。高新区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中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改革开放模范区、文明和谐标杆区。这里面蕴含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引领全省、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特区”。形成适合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等等一系列广泛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为努力尽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成都已经全面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搭建了“菁蓉汇”创新创业平台。而一旦成都高新区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无疑会让成都如虎添翼,把宜居成都打造成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权/威/解/读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有利于探索内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振奋人心信号。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关键词,与创新立命的成都,密切关联。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路前行,获得了多方关注与支持。

  作为被科技部确定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六家试点园区之一的成都高新区,创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信心,也有底气。据悉,去年11月,在科技部首次公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中,成都高新区总体排名第3、中西部第1,并先后获批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眼下,“关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调研报告”正在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委意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在“示范”。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究竟具有哪些重要的示范意义?

  “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速度的变化,更有结构的优化、动力的转换,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效益、更高层次的发展。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在新常态下,为未来发展寻找新引擎。”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成都高新区建设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多方位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优势、引领西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助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在内陆地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内陆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成为内陆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多方位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更好地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四川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促进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构建中东西部地区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日报记者 缪琴

  商报高端访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修泽

  成都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有利于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成都申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昨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成都目前申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表示赞赏和支持。他认为,按照统筹布局原则,在成都布点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广大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创建示范区

  成都具备基础和条件

  “成都我去过的,这座城市真不错。”昨日,记者联系上常修泽时,他对成都赞不绝口。 常教授说,目前中国面临以劳动力为代表的要素供给格局的改变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挑战,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战略。从全球视野看,在全球新技术革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化和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世界三大潮流面前,必须推进“全面创新。

  成都目前是否已具备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在常教授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成都是四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区、核心区,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较强的科技实力,又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前列,“这些都是成都的优势。

  他说,从总体上看,成都,具备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

  建设示范区

  技术创新,更要制度创新

  常教授透露,四川省为支持成都高新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曾有针对性地制定多项激励性政策。特别是“允许科研人员保留身份和职称‘下海’”,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这将极大刺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既可以减少技术和市场的距离,又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要建设示范区,不仅涉及‘技术自主创新’,更涉及‘制度创新’问题。包括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型教育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相关配套的经济体制等。”常教授说,必须要注意培育创新型人才,构建一套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配置与使用、评价与考核、激励与保障、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的营造和构建、科技人才投入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问题,明确提出相匹配的实施方略。

  成功创立示范区

  可为西部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在常教授看来,以四川省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广大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常教授认为,成都成功创立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成渝经济区建设发展,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创新型国家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西部内陆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同时有利于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整体实力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