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同意成都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5.11.2016  19:03

专家组考察成都科学城

制造强国战略进入“深水区”,成都未来将如何做?11月,成都编制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书。创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试点示范“试什么”?试点方案是什么?如何保障方案实施?成都作出明确规划。

11月23-24日,专家组抵达成都,现场考察和评估“成都制造”。在专家组看来,成都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优势突出,重视发展智能制造,政府支持力度大,制造业很有优势,发挥试点示范作用责无旁贷,“拥护和支持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实施方案出炉

补课“工业2.0”

普及“工业3.0”

示范“工业4.0”

创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试点示范“试什么”?试点方案是什么?如何保障方案实施?记者获悉,成都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四大问题。

大力推进三大创新试点

成都的城市特色是什么?在充分研究成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路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首位城市”的定位和职能,成都将“创新”作为申报特色,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的目标。

试点示范“试什么”?在构建“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下,成都提出将重点突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这一内容,大力推进具有成都特色的三大创新试点: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到2019年,将搭建1个智能制造应用促进中心,建设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10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

军民融合体制创新方面,到2019年,将搭建2个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试验示范平台,打造10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推动10户重点军工企业改革初见成效,支持100家民口单位新“参军”,建成10个军民融合开放平台。

开放合作模式创新方面,到2019年,将建设1个国际铁路港,打造1个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搭建10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建成5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落户280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创建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步建成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打造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

在总体思路上,成都提出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以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为主线,打造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实施军民深度融合体制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产业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健全人才支撑、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三大基础支撑,形成“1133”战略架构,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成为中西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城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甚至更大范围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获专家组点赞

高端产业集聚

人才优势突出 能有更高担当

在专家组看来,成都高端产业集聚,重视发展智能制造,人才优势突出,政府支持力度大,制造业很有优势,成都能有更高的担当、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发挥试点示范作用责无旁贷。

成都优势突出 具有后发空间

“百闻不如一见,这一次收获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表示,成都优势和特点突出,“我看了好几个城市,成都的人才、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成都试点示范‘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

“成都很有必要试点,也具备试点的条件。”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表示。

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院士则表示,成都具有人才资源、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随着技术条件改善、吸收先进城市经验教训等,成都具有后发空间。”

建言“成都制造” 重视融合发展

“成都制造”应该如何提升?专家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李德群表示,一方面,他希望看到更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力。

第二,智能制造十分重要,但实施路径却需要分步走,“第一步是数字化,第二步才是智能化。智能化之前,需要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积累。”

“国产装备使用不多是国内制造业的共性。我在成都看到,有很多一流的产品,但也有很多国外装备和软件,这是大国,不是强国。”在李德群看来,创建试点示范城市就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举措,“希望通过试点示范,不仅看到工业产品有多一流,还能看到尖端的国产装备和国产软件。”

朱森第则建议成都重视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研发应用融合、上下游融合、军民融合、与其他行业融合以及和其他区域融合发展。

在专家们看来,军民融合是成都优势。朱森第表示,一方面,军工技术需要延伸,形成新的产业。另一方面,民营技术有很多智能化优势,可以应用到军工产品。此外,民企还可以承担更多军口任务。

最后专家组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摄影记者 陶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