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宽窄巷子附近出土100多件精美佛像

16.12.2014  11:01

<p

出土的精美佛像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下同仁路原成都水表厂一处空地进行例行考古时,意外发掘出了100多件精美佛造像。让考古人员吃惊的是,历史上南朝时期的佛造像存世实物极少,而这批佛造像的年代则大多属于南朝时期,因此弥足珍贵。据悉,这是成都近年首次出土如此大规模的南朝佛造像。

        2014年9月,为配合成都文旅集团的用地需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成都水表厂厂区空地进行例行发掘。此前,这处空地因残存的几段古城墙,考古所已在2012年对其展开过考古勘探,确认其属于唐代晚期以来修筑的罗城西墙。11月中旬,当工作人员对全部厂区展开考古,陆续清理出一些陶器、瓷器和钱币等生活遗物后,工作人员在一个编号为H3的灰坑里发现了多达上百件石刻佛像。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易立介绍,这些石刻佛像包括了单体佛、菩萨、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的组合造像。它们虽然大多残破,但仍能看出造型的精美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尤其一件背屏式造像,居然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发愿文的题记。此外,另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罕见。”这些造像,均为红砂石质地,个别造像还有贴金。而现场另一座灰坑中,则埋藏了大量唐朝时期的罗汉头像。

        在成都市中心,为何会出土如此大量的佛造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专门从事佛教考古的张雪芬介绍,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十分盛行。在南朝,最富庶的地方就是首都建康(今南京)和四川的成都了。经济的发达,让成都的佛教文化也相当兴盛。此次在下同仁路发现大量佛像,说明这里曾经有过规模宏大的寺院。

        然而,与北朝云冈石窟等佛造像的丰富遗存相比,如今存世的南像造像实物资料极为稀少。张雪芬说,也许是建康地区的佛教形态以金铜像或壁画的形式存在,只是战乱中没保存下来,或者还未被今人发现。而成都最近几十年,考古人员陆续在西安路、商业街、宽巷子以及新繁、茂县等地发现过南朝佛造像,数量大约七八十件。

        不过据张雪芬介绍,此前的造像出土缺少科学考古发掘的依据,而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不仅有南朝题记的石刻,还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