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成立成都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咨询委员会、教练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区(市)县教育工作计划“体育、艺术2+1”重点推荐项目,明确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设完善学生运动员注册系统和教练员、裁判员、校园足球联赛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青少年校内外足球活动和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足球活动意外伤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完善招生政策,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初中、高中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畅通足球特长生培养输送渠道,加强以高中学校为“龙头”的高、初、小“一条龙”足球梯队建设,做好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高中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班工作。探索制定鼓励退役足球运动员从事校园足球工作的政策措施,争取3至5年逐步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足球专业教师(教练员)。加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分期分批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业培训和晋级培训,并颁发社会指导员证书和D级教练员证书。
构建联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由市足协牵头建立校园足球市、区(县)、校三级联赛体系,编制不同年龄段学生足球训练大纲。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开设足球选修课程;开展足球夏(冬)令营等,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文化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建立足球社团或足球兴趣小组,依法创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定期举行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足球交流活动。足球定点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两周至少开设一节足球教学课,全校不少于50%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并掌握相应的足球基本知识和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校园足球投入力度。 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目标考核,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评比,对取得成绩的学校、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增加校园足球工作经费,并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出专款用于校园足球工作。成都市校园足球定点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排20%-25%日常体育经费,其他学校安排10%-15%用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拓宽足球场地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投入渠道,各中小学将在2017年内规划完成可保证训练和比赛的5人制足球场地,并配置足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