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是缺水型城市 今年水量要用掉5个三岔湖

22.03.2015  14:32

  关注世界水日

  关注成都水资源

  特别报道

  今天 是第23个“世界水日

  这周 是第28个“中国水周

  如何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成关键

  水,乃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生活,无一不依赖着水资源而进行。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岷江之水流经都江堰,千年来,滋润了成都平原。

  今天是第23个“世界水日”,这一周也是第28个“中国水周”。空气和绿化,越来越成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然而对于水,我们似乎了解得太少,我们都相信成都不会缺水,的确,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不缺水。但我们或许都还不知道,水,对于这座拥有1400万人口的城市意味着什么——今年,成都的用水量将达到12.30亿立方米,这么多水相当于5个三岔湖。

  这座千年古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城市里的一栋栋高楼住满了人、一条条道路开满了车、一片片新区越来越繁荣,我们或许才发现,水资源有可能将成为“奢侈品”。

  因此,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我们都需要恶补这样一堂课:了解成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明白城市水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知道了这些,我们才会知道对于成都的水,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因为只有当每一个市民都已经成为保护水资源的行动者,我们的子孙才有资格成为享受者。

  用水量剧增 成都已是缺水型城市

  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隶属长江水系岷江及沱江流域。12121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东部为龙泉山低山丘陵区,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龙门山及邛崃山区。全市地面径流、土壤渗透、地下水渗入与地表层、土壤等自然要素密切联系,通过污水处理厂、泵站、城市给排水管网构成城市水环境系统。

  “成都紧邻都江堰,又是岷江上游,水就在身边,天天看得见、摸得着,这还叫缺水?”对于“成都已是缺水型城市”,不少市民提出这样的质疑。“两千多年来成都因为有都江堰的庇护,成为天府之国,所以市民们普遍认为成都不缺水。”成都市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否定了这一说法。据他分析,虽然成都市的整个水资源还没有像北方城市那样紧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市的水资源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成都城市人口剧增,用水量也随之急剧增加。今年,都江堰灌区完成向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12.30亿立方米,12.3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以三岔湖为例,今年成都人要用掉5个三岔湖的水量。

  从细节入手 才能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目前,成都市对绝大部分污水进行了集中收集处理,但经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要经过Ⅲ类水净化后,才能达到地表水的标准。而和全国各地一样,成都也面临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水资源却在整体减少的严峻现实——这就意味着排污越来越多、地表水越来越少。

  为保护水资源这一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成都市实施新修订的《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遵循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红线、水功能区达标指标。同时新修订的《条例》强调了雨水、洪水、再生水的利用,尤其是鼓励、倡导利用再生水。比如,鼓励政府建设再生水管网,园林绿化、道路清洗等市政用水倡导使用再生水,鼓励住宅小区、公共建设广泛利用再生水等。

  “要从细节着手节约用水。今年,我们将全面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强化城市节水管理,推广节水设备、器具18000(套),中心城区节水2500万立方米。结合高端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重点工作,狠抓节水措施的落实,确保‘十二五’末,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十一五’末的0.47提升到0.55。此外,推进双流县和青白江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建设。”谈及如何合理合规用水,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大力加强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水利法治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健全地方性水法律法规体系,为水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做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 才能保障成都全域供水

  2015成都十大民生工程实事中提到,全年将开展200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加强枯水期中心城区河道环境补水,每天补充中水30万吨。这意味着,清清河水将常伴成都市民身边。

  今年,成都将深入实施黑臭河渠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不断深化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全面完成2014年度183条黑臭河渠治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2015年度200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工作,抓紧实施中心城区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和中和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加快完成新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0万吨/日)建设,推进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优化配置,科学调度,扎实做好枯水期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工作。严格中心城区排水执法,加大管网保护力度,防止工程建设任意破坏排水设施。

  “今年,我们将不断提升全市城乡供水服务水平,提高中心城区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农村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李家岩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将不断增强磨儿滩应急水源工程应急保障能力,深化完善建后运行管理机制,开工建设成都市自来水七厂二期工程输水管线工程,不断增强供水保障能力。编制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十三五”规划,继续推进大水厂自来水管网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农民新村饮水工程26处,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确保自来水管网覆盖全市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

  专家观点>>>

  我市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

  守住地下水

  这一战略资源

  成都的用水效率位于全国中上等水平。在节约用水方面,成都做得很好,这些年来成都的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但尚有进步空间。近年来,成都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

  一定要守好地下水这一战略后备资源。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面硬化增多,地下水补给条件变差。因此在新的《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中,特别强调对地下水的保护,包括保护性的开采、限量开采等。广场、公园、绿地要采用有利于雨水渗透的建筑材料、以增加地下水补给。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浩:

  做好水资源

  的综合规划

  成都应着重考虑五个层次的问题:保障城乡水安全、健全完善的供用排水保障体系、维持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河流水系的一体化运营、继承发扬传统水文化凝聚城市形象品牌。

  做好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包括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岷江作为成都市的生命河流,明确岷江成都平原水系的河流健康水量需求,以及岷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等。